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论文目录

加强因明研究  发挥因明作用--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刘培育)

在因明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章长炳) 

唐净眼因明疏抄的敦煌写卷(沈剑英)

因明论式的历史发展(姚南强)

末木刚博因明比较研究(孙中原)

《(入论)汉译问题试解》巫白慧

因明纲要罗劲松)

章太炎的因明研究及其意义(杨武金)

因明论式中的“喻”与相近现象之比较程树铭

后期印藏经院佛学论三慧与三量(刘宇光)

佛教逻辑在中文辩经上的运用╠╠因明论式的公设及其推演(林崇安)

因明精神与现代社会发展(剧宗林)

逻辑三大源头的一个共生现象——悖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刘叶涛)

藏传因明他比量式(祁顺来)

因明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张纪)

藏传佛教的立宗与口头辩论(黄明信)

同品、异品蠡测(郭桥)

虞北山论因明优于逻辑(董志铁)

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思想路数——因明与名辩学的比较(张晓芒)

略述因明精神与当代社会发展(德

概述汉藏因明(圣法)

因明学在印度佛教中的作用与意义(周贵华)

试析九句因中因与同品的关系(淮芳)

因明量标准与墨家类标准的比较研究解庆艳

论因明“支”的历史变迁曹泓涛

因明的“过”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冯晶

试论因明的社会文化功能——从因明在中国的传播看雒自新

论因明的合离与汉语语序(张敏)

“菩提本无树”是过吗?╠╠陈寅恪先生《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一文的悟解(王清学)

我国因明研究中的几点反思杨恒刚

因明初体验(侯玉娟)

从“理则”看中山先生因明情怀(孙穗芳、贾旭涛)

论吕才对因明的贡献(张晓翔)

从语用逻辑看藏汉因明张忠义

试析“因明”(张希)

因明逻辑真值量化的探索(李润生、蔡礼德)

《集量论·观遣他品》及apoha论研究的新近趋势——以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为线索(肖平)

对“一切言皆是妄”的替换——从逻辑悖论的观点看邸凯辉

论嘎丹赤巴与活佛转世(达哇才仁)

因明与中国文化(王克喜)

因明学源流吉美桑珠

因明的语用学思想(关兴丽)

蒙古因明学概要图·乌力吉、陈江

因明与规范逻辑╠╠因明对“从事实判断得出价值判断”的借鉴作用(申放)

《因明正理门论》、《墨经》与逻辑曾昭式

“一切言皆是妄”与自语相违初探(王金红)

因明批判性思维特征初探(王潇)

印度逻辑的解脱论背景——据凯思的《印度逻辑和原子论》(宋立道)

关于中山先生“理则”命名由来的猜想(张殿尉)

从墨辩与因明的比较看中印两国思维模式的异同(宋航、刘珊珊)

真理的困惑(侯纯)

藏传因明典籍中的反驳论证探析(达哇)

证义者的条件与法官的素质(张明)

《文心雕龙》与因明关系谈(高艾华)

章太炎的因明研究及其得失章长炳  孙旺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因明研究概要(欧阳贵望)

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百年述评(郑伟宏)

三支作法推理性质的探讨(汤铭钧)

维提布萨那论《因明入正理论》程娜

因明理念与和谐社会杨文华

从因明中寻找逻辑真理(王磊)

九句因浅议(吴格明)

知识的确立——现量与比量(王翔)

陈那量论因明学略论(张俊祥)

佛教量论因明学的正智观与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顺真)

陈那、法称的现量说与布伦塔诺的表象论(许为勤)

在破斥中建立——从熊十力哲学看因明的理论性格和地位张光成

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韩廷杰)

佛教论辩(刚晓)

我的因明研究(黄志强)

cnki收录的因明论文综述(刘邦凡)

藏传因明与汉传因明之异同(王森遗作)

归证——从逻辑及哲学之双重进路论因明之根本特质(袁尚华)

因明化归逻辑之辩(张汉生)

因明中的同、异品(照贤)

五支三喻:因明发展的合理趋向(陈雅谦)

简析恰巴·却吉桑珠对藏传因明发展的重要贡献(桑德)

on the buddhist  syllogism(k·bhattacharya)

the logical structures in pali gathas(t·hashimoto)

non-cognition and the third pramana(姚治华)

ormalizing dharmakirti(f·staal)

the  buddhist theory of inference(s·r·bhatt)

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学术总结(张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