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志书是一种特殊的史书,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宜阳县具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如今尚有清代至民国年间数种刊本的旧志书可供借鉴。一九八二年以来,县志总编室历经十多年的辛勤笔耕,编纂、出版了新版《宜阳县志》,还指导编写有七十多部专业志、部门志和乡镇志,大大丰富了宜阳县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财富。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山寺重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是宜阳县至今保存最完整最重要的古代文物。背倚灵山,面临洛浦,山水秀丽,风光优美,建筑宏伟,古色古香,历来是河洛地区的游览胜地和避暑佳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座古代建筑,曾多次拨款对殿堂楼阁等进行了维修和重建,寺院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县佛教活动的中心,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历史上对这座佛寺却一直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更没有关于灵山寺的专门著述。

为了挖掘、整理和有效地继承灵山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县志总编室在编纂县志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灵山寺古今史料的征集,该寺部分资料已载入新县志有关篇章。新编《宜阳县志》出版后,他们发扬了连续战斗的作风,抓紧机遇,努力完成《灵山寺志》的编写工作。寺志的编著者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由于组织得力,很快脱稿成帙,填补了灵山寺无专门著述的历史空白。寺志内容翔实,体例完备,观点正确,文笔流畅,实事求是地记载了灵山寺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它的古今概貌,为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与认识灵山寺提供了大量而宝贵的资料。这也是宜阳县关于古代佛寺的第一部专著,对弘扬河洛文化,振兴宜阳经济将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灵山寺志》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县志总编室对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贡献。借此机会,谨向寺志的编著者表示祝贺,并希望宜阳县有更多更好的各类志书问世!

                                                                                   宜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程竹菊

                                                                                                                     1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