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开篇语
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因明》杂志,现在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开篇先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向大众作一交代。
一,抢救绝学,弘扬因明,是我们因明专业委员会同人的使命。
因明学号称逻辑三大支柱之一,起源于古印度,南北朝时传入中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唐代曾经兴盛一时,五代以后衰落,清末民初开始复兴。文革之后,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指示要大力抢救此一绝学。二、三十年过去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放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玄奘西游》时,把“玄奘带回因明学著作三十六部”的字幕写成“带回英明学著作三十六部”;《人民日报》在报道杭州“首届国际因明学研讨会”时,把因明学划到伦理学范畴中……可见,社会对因明学相当陌生,因而我们因明学同人实在任重道远。
二,辨别正谬,探究真理,是我们因明专业委员会同人的目的。
因明学初时名为“正理”,本意即为对真理的探求。近时以来,有许多所谓的“传统文化”,日渐泛滥起来。其实,“传统就是我们头脑中的既定观念”,它们“日积月累成为习惯力量”,但其本身也是“既有真理、也有谬误,有的是真理中夹杂着谬误,还有的是走了样变了形的真理”(引文乃王元化语),并不一定都是对的。还有一些新出现的思想潮流,虽然因为其新而惹人注目,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同样也是真理、谬误并存……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在这里,因明正理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可以激起我们辨别真理与谬误的豪情。
三,园地公开,平等交流,是我们因明专业委员会同人的原则。
近三十年来,我们因明学还是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有云“新著不断,新见迭起”,这两个词确实有些夸张了,但也多少反映出了一定的事实情况。
因明学现在还是冷门学问,季先生说研究它是既无名也无利的,而且因明学还受到一定的“歧视”。比如:我曾经遇到过好几次退稿,原因竟然说是编辑部找不到因明学的审稿人;因明学课题审报总得挎在别的项目之下,给人一种外室的感觉……所以我们现在办一份专业的《因明》杂志以正其名、张其目。虽然这是因明专业委员会的会刊,但并不是我们因明专业委员会同人的私家花园,任何人,只要是与因明学相关的言论,即使是相反的言论,只要言之成理,我们均会平等对待,给予相应的版面。当然了,一定得是讲理、有据,这个我们自会把关!
以上是出于我们的本心,至于能否得到满意的效果,需待因明专业委员会同人与读者诸君齐心努力。
最后,作为开篇语,再简单介绍一下本刊的方针、宗旨:
我们的办刊方针是僧俗共举,兼顾知识性、通俗性、学术性,以弘扬因明和研究因明为宗旨,同时兼及逻辑学、知识论、论辩学的内容。
(注:本文后来被因明专业委员会主任给否决了,并没有登在《因明》杂志上,所以我给放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