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尽是陌生人

 

     

六月十四日到十六日,我们举办了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到会的正式代表一百零二位,非正式代表十三位。这是杭州佛学院第四次承办学术研讨会了,连续四年举办研讨会,天哥哥,可实在是把人给累趴了。

这几年我也参加了几次研讨会、准研讨会,甚至去年一年我就到西南了两次:一次是参加成都石经寺“纪念楚山绍琦禅师诞辰600周年暨能海上师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一次是参加重庆“华岩佛教文化论坛”。

这几许的学术研讨会下来,到底有几多的收获,还真不好说,不过倒是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当然这实在也算不上是什么秘密,不过是我“入行” 太晚,所以有如此感觉而已),那就是:佛教的学术会议,差不多就是这些人在转!在北京开会是这些位,在上海开会还是这些位,在成都是这一些人,在杭州也还是这一些人……好象作佛教研究的除了这些位没有什么别的人了似的。

这些位也可真是佛教多面手:禅宗研讨,这些人能够写出文章,而且洋洋洒洒;念佛研讨,这些人也能写出篇文章,并侃侃而谈;永明研讨,他们能写出文章;绍绮研讨,他们还能写出文章;连真禅法师的研讨,他们也能写出文章(甚至某些人能够在一次研讨会一下子提交出三、四篇文章)……

天才呀,由不得你不服!

 

为了配合杭州市灵隐景区改造计划的实施,领导们临时要求把这次国际因明研讨会的开幕式移到了永福寺╠╠这个并没有开放的寺庙。永福寺当家师说了一句话:

怎么这次研讨会来的尽是陌生人?

听韩老师给转述这话后,我才在头脑中大致滤了一下,还真的是这么回事儿。常在各研讨会上出现的知名教授、大牌专家,这次我们没有邀请;有几位名声还不算是十分响亮、但常在各类“学术会议”上见到的准大牌学者(当然,现下的非著名学者,明天可能就是著名学者),也因为这次因明会议我们不负担差旅费而不来了。所以这次因明会议,还真的没见到什么老面孔。

研习因明的人,说实在的,确实很少。文革之后这二十多年,有因明文章者,总计起来,不过六、七十位(刘邦凡教授开列的《cnki 中收录的有关因明的文章》列出作者66位,文章163篇,但中间有些作者已经去世了;有些文章不是专门因明文章,只不过涉及到有关内容而已,这统计数字不十分确切,可能会有些浮动)。这一次有代表一百多位,是因为有些学校,把他们的逻辑专业研究生都带过来了,如仅燕山大学,就带来了二十多位逻辑硕士研究生,贵州大学、复旦大学等也都带来了研究生。也就是说,这次因明会议,国内部分的因明大牛几乎都被囊括了。

干什么事情,成不成功、有没有前途,其实就是人的问题,同样的话,同样的事儿,因为说(做)的人不同,其力度也就大不一样。这次因明会议,成果如何,有没有理论上的突破,该怎么评价,这都是另外的话题,只要没有看见代表中出现“赶会专家”,就该由衷地赞叹:

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