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不可能

 

《三国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说的是董卓当了丞相,狗头军师李儒建议,应将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以避十八路诸侯讨伐之兵锋。董卓接受建议,立马要求行动,有人劝谏,迁都事大,怎能说迁就迁?恐“百姓骚动不宁矣”,董卓说出了一句名言:“我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罢劝谏者为庶民,再劝者推出斩首。为筹措迁都经费,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尽斩于城外,取其家财。临行叫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毁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当孙坚赶来洛阳,遥见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

一番触目惊心的场面。

我曾想,历史上不一定有这种事,可能是小说家为刻划董卓这一坏蛋而编造的情节,因为按今人正常的想法,何必烧毁宫殿、发掘坟墓呢?

但看了近代军阀孙殿英盗东陵的记载,恍然大悟。其实,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说好人坏人好事坏事,仅是价值判断,并非是有一个客观的尺度。

我们想孙殿英身为国家将领,竟去当盗墓贼,而且盗的是皇陵,那不是破坏文物破坏国宝吗?也太有损你一个将军的身份嘛!肯定要落下千古骂名。

可孙殿英对他手下的人讲了一番大道理,而且“很有道理”:抗战进行到如此艰难的地步,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因经费困难,弹药供应不上,伤员得不到救治。先皇看到他的子孙们苦苦挣扎,在东陵也不能安寝,他们一定愿意让这些财宝为抗战发挥作用。

啊,原来是这样,盗墓贼原来是伟大的慷慨激昂之士。

还有,姜维投降西蜀,叫做弃暗投明,良鸟择木而栖;于禁投降东吴,叫做投敌变节;法正将西川献给刘备,叫做立功;魏延杀韩遂将长沙献给刘备,诸葛亮竟要斩了魏延:“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

你看,一切“道理”都可以反过来吧!

所以,我们切不可固执己见,千奇百怪的事都可能发生。有了这种想法,才能应对人生中的新挑战、新问题,才能适应社会,才有利于生存发展。

几年前,某家长认识一番道理,在这道理下对子女做了如此安排: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要提高,对肉的消费量应是提高的,所以,将孩子安排到肉联厂,而且说,这是一个只能越来越好的产业。几年后肉联厂竟垮台了,孩子也失业了。

一银行职员说:银行是国家的命脉,中国政府肯定不会让银行跨下来,除非中央领导是傻子。

那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当政的各国领导人不知道银行是国家命脉,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领导人是傻子?

“到国有企业就业”,只要共产党执政,他总不会听任自己的企业跨掉,而让外国资本家或私营企业挤自己企业的生意。这在十几年前是一个浅显不过的道理,十几年后就不是这样了。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成为就业重要途径,一些三资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而国有企业则有大量工人下岗失业。

“法轮功是什么东西,只能骗过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不必理它”。不一定,有些知识分子也练上了,迷上了,政府要费力气才能制止住。

看来,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我们要随时学习,终身学习,随时准备改变自己,以理解社会,适应社会。

   

感谢对手

 

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追袭诸葛亮到达西城,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两千五百兵士,平生谨慎的诸葛亮不得不弄了一回险,玩了一回空城计。

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便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往北山路而退。司马昭猜到诸葛亮的空城计,“莫非诸葛亮无军,故做此态?”司马懿批评其子:“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等岂知?宜速退。”这一空城计作为诸葛亮大智大勇的范例,千古流传。

其实,这一空城计实是司马懿高超智慧的范例。

司马懿最简单的办法是派人进城试敌,一旦是空城,捉拿诸葛亮就在今日。

但是,司马懿不能这样做,司马懿离不开诸葛亮,只能打败诸葛亮但是无论如何不宜活捉诸葛亮。

曹操在世时,曾告诫其亲信说,司马懿狼视鹰顾,不可委以重权。虽看到司马懿的超人才干,但需抑制,不可重用。曹操去世后,诸葛亮在西川站稳脚跟,屡次北伐中原。曹魏方面只有司马懿可与诸葛亮相匹敌,不得不起用司马懿。但是每当蜀军来犯,大敌入寇,则用之,蜀军不来,西方平安,就将司马懿凉在一边,甚至要他下野,交出兵权。交出兵权,有时也没那么简单,总不好说:“司马公,你太有才干,我不放心,你交出兵权歇着吧!”而是要说他点罪状,才能让他歇着或者杀掉。司马懿的处境就是这么微妙。诸葛亮入侵才有利于他掌握兵权,诸葛亮被活捉他就没用了,此兔死狗烹之道也。

司马懿深明此理,他需要诸葛亮这一对手,是诸葛亮赋予他的兵权。他只可与诸葛亮周旋,但不可一战即将诸葛亮活捉,司马昭猜到诸葛亮的空城计,甚至说了出来,司马懿要立即制止“汝辈岂知?”好一个“汝辈岂知”?

苏秦、张仪也是一典型例子,张仪率军东征其它六国,则需苏秦率军抵抗;苏秦率军西征秦国,则张仪就派上用场。两个老同学相互攻伐,相互配合,互有胜负,各自才能显贵。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矛盾双方互相依存。有时候看似对立的方面,其实是你存在的依据。

为修三峡大坝,中国人至少讨论了七十年,中间还请外国专家来考察过。现在修了,而且马上就要竣工了。当问及在三峡决策过程中谁发挥的作用最大时,具体执事者陆佑楣没有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而是说反对三峡工程的人贡献最大。初听好像是谬论,其实听人家分析,还真是那样。原来认为修三峡水库可防洪,可发电,道理很简单,但反对者说了很多不该修的道理:耗费资金太大、移民形成的社会问题、可能诱发滑坡地震、生态破坏、敌人突袭炸掉大坝将毁掉长江下游城市、水流减缓后可能形成淤积……

这些问题迫使决策时一一采取措施进行治理补救,不至于像黄河三门峡水库一样修成了,傻眼了。

大智慧的人,要从大处着眼,不要只看到一时一地。一时一地的对手可能提升你存在的价值,一时一地相反的意见,可能正是你走向完善的促动力量,一时一地的坚定支持者可能对你的帮助不大。         (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