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觉悟了

 

东汉末年,刘氏天下乱局的出现,表面上看,军阀、宦官是罪魁祸首,实不知,后来表现得道貌岸然、德高望重的贾诩贾太尉也起到了极其恶劣的、关键的作用。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华,到处煽风点火。只要能够展示自己的“智慧”,就替别人出谋划策,全然不管这个人是军阀、恶棍还是代表正统的皇帝、丞相。这一会儿贾诩为某甲出主意,使甲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甲也别以为得到了栋梁之才,以为股肱,因为不大一会儿贾诩就可能又替某乙出主意,让乙战胜甲,并且把甲打得落花流水,使乙又佩服得五体投地。谁也不知道贾诩究竟有什么政治立场、政治原则,他没有是非观念,只是为了逞能,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这样的人是令人瞧不起的,也是危险的。脚踩两家船,甚至几家船,出乎其尔,反乎其尔,前面成其事,后面败其事,一定引起怨恨,使自己在夹缝中生存,刀丛中过日子。这样的人应该没有好下场。叛徒内奸不好当就是如此,给谁也办事了,谁也不信任,谁也可以随时威胁他去办事,谁也可能随时灭了他。

我们看贾诩。

董卓乱政,祸国殃民,天怒人怨,十八路诸侯奋起抵抗,王允巧于谋划,貂婵舍身,好不容易除掉老贼,国家出现了一线希望,但是贾诩出来了,他断送了这一线希望,把国家再次引入战乱,而且这次战乱破坏性更大,汉朝永远丧失了振兴的可能:董卓死后,他手下的两个帮凶李榷、郭汜准备逃之夭夭,手下士兵要作鸟兽散,这时,贾诩急忙出面阻挡:“你两人这样跑,一个亭长足以把你们绑住交给政府。你们手下还有不少军队嘛,何不杀回长安,成了,掌握了朝廷,不成再逃也不晚呀。”两个恶棍军阀被点化醒了,重整军马,杀回长安,斩了王允,逮了皇帝。贾诩在李榷、郭汜手下出谋划策,帮助他们打了不少胜仗,象马腾、韩遂等举义勤王之师就败在贾诩计谋之下。看样子贾诩是李榷、郭汜的心腹了吧,其实不然。李榷、郭汜欺凌皇上,贾诩密奏皇上说李榷贪而无谋,可重爵饵之。这使我们非常吃惊,贾诩原来那么鄙视李榷、郭汜,他当初为什么还要帮助他们?贾诩曾劝李榷、郭汜投降曹操,并且说了一番道理,李榷、郭汜不仅不接受,还要杀了他,贾诩只得离开李榷、郭汜,到哪里去呢?不用说,是曹操那里,因为他曾认为投曹操有那么多好处嘛。其实不是,他投靠了张绣,并且在张绣那里大显身手,为张绣出谋划策,把曹操打了个落花流水,操子曹昂被乱箭射死,侄曹安民被砍为肉浆,心腹爱将典韦战死,《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就叫“贾文和料敌决胜”。我们看到,贾诩与曹操结下了深仇大恨,曹操不会放过贾诩,贾诩也决不敢再见曹操了。艺高人胆大,贾诩竟投奔曹操,并得到重用,最后位至三公,得以善终。

但是,贾诩得以善终是有条件的,我称之为他觉悟了。他到曹操那里后改掉了以前的毛病,专忠曹操,而且知道自己的经历不光彩,有不少历史问题,他开始深居简出,力所能及地为曹家出谋划策(如,平西凉献计抹书间韩遂)做点积极贡献,连为儿女们结亲也不攀权贵,尽量远离政治的漩涡。刘备讯问关羽,两个儿子立谁合适,关羽说立刘禅合适,而立刘封不合适,结果自己在麦城被困,刘封拒不援救,父子两人被害。曹操询问贾诩,我那儿子们谁可立为世子,贾诩不答,并且好象没有听见曹操问话,曹操又问,答:“不好意思,我刚才在想刘表、袁绍的事,没有来得急回答丞相。”曹操笑了笑。后来曹操立了老二曹丕(长子曹昂在征张绣时牺牲),刘表、袁绍都是废长立幼出了问题。贾诩什么也没说,可没有象关羽得罪人。曹操既然问贾诩,说明贾诩的态度是重要的,贾诩高明吧,把曹植给“做”了还不露痕迹,这就叫四两拨千斤,功夫不可谓不高深。

贾诩的前半生不能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他改弦更张,走上正道这一点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贾诩那样高明的智慧,却有着和贾诩一样没有原则,只要能露露脸,有人把他当个人物,让他去说说事,就人模人样往人前去说事的人,应该从贾诩改弦更张,走上正道这一点受点教育,不能认为“人家请咱去说事,是看得起咱,咱就得去”,如果他真去了,可能是平时就没有人能看得起他,看得到他,偶然有人看见他一回,便受宠若惊,为人家那点“知遇之恩”不顾原则了,他让你去,你总得看看他那事是不是个事,如果根本就不在理,不是个事,你就不要去,关系好了,就批评他,不要这样做,关系一般, 就婉言谢绝,不要跟他趟那浑水,害人害己。否则,有几回这事做的,那就要损害自己的威信和名誉。有人不明白这一点,别人作为报复已经坏了他的事,他还觉得委屈,抱怨世道不公,自己为别人办了不少事,该着自己的事了,怎么就没有人帮助,甚至有人破坏。这就叫“子之不慧,甚矣!”自己要准确掂量自己,不是人物就承认自己不是人物,如果有人夸咱是个人物,让咱给他趟浑水,咱就别去。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本身恐怕就是个人物。连刘备都没有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孔融有难了,派人向当时还不知名的刘备求救,刘备说了一句很没有水平、小家子气的话,“孔北海知天下有刘备耶?”刘备感动得不得了,于是开始趟浑水了,自己兵力不够,又到别处借兵,把自家拖入战争,惹上是非。平时没有人看得起的人容易犯这错误,还有一种人,上点岁数,闲得无聊,也容易犯这错误。这种人自以为德高望重,其实,别人用得着这一会客客气气,另外的人,其他时候,是非议的,因为你介入了是非。特别是自己退休了以后,可以寻找一点自得其乐的事,千万别自以为德高望重,想再管点事。要尽量少管事,真需要管事了,要正南正北,有原则,主持公道,和稀泥不至于损害公道。你不管事、少管事,别人还尊重你老干部身份,管事多就不行了,是非就多了,就要挨骂了。特别不能和稀泥到放弃原则的程度,那就可能损害公道,一个人在公道上被人怀疑,所有的威信荣誉都无从谈起,一切都被否定了。孔夫子把自以为德高望重但没有原则的乡绅骂得一钱不值,“乡愿,德之贼也!”老干部除了找点自得其乐的事外,可以效法贾诩,深居简出,力所能及地为原单位、地方上办一点不伤君不害民的纯粹好事,反正不能介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