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三国时代有所谓的三大会战,对当时的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三大会战的结果都是出乎战争发动者的预料的,都感到胜券在握,最后却失败了。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由袁绍发动的。这时,袁绍已经占有幽、青、冀、并四州,北部中国被他占去了绝大部分,曹操被压缩在今河南中部。袁绍组织了七十万军队,准备一举消灭曹操,而曹操力量确实薄弱,只能组织七万人北上官渡,抵抗袁绍。同时,曹操还有后顾之忧,荆州刘表的地盘达今天河南南部西南部,距许都不到一天路程,况天下枭雄刘备也在荆州,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这场战争对袁绍来说,简直是“没有悬念的战争”。从八月到九月,曹操粮草不济,准备逃窜,写信给留守许都荀或商量。荀或坚决反对逃窜,并拿刘邦、项羽在荥阳、成皋之战时的力量对比做比较,“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最后的结果是,曹操采取许攸之计,在乌巢把袁绍粮草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七十万大军断了粮草,后果是多么严重!袁绍发动的官渡之战失败了。武将失去了颜良、文丑、张合、高览,文臣失去了田丰、沮授、许攸,儿子袁谭被杀,自己也被气死了。庞大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轰然垮掉了。曹操收拾了袁绍五六十万军队,一下子成为当时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
    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结束,曹操实力一下子膨胀了,决定扫平荆州、东吴。八十三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南下,到荆州,兵不血刃,蔡瑁就投降了。曹操自己也受到了鼓励,“我写封信让孙权过来投降吧”——“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旌旄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此时的曹操志得意满,以为他将发动的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孙权这一边确实也吓破了胆。张昭是孙权的第一谋士,“内事不决问张昭”嘛!张昭的观点是“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人鼓励下,几经踌躇,才下定决心,组织赤壁反击战。但是,东吴实在可怜,周瑜提出要五万精兵去破曹,孙权不能一次给齐 ,说你先带现有人马去,我随后再组织人马。83万对5万,力量悬殊也太大了吧。但到火烧赤壁时,三江面上,火逐风飞,烟焰张天,一派通红,漫天彻地,曹兵尸体塞江而下。苏东坡说曹军是“灰飞烟灭”。曹操自己身边只有27骑,狼狈逃窜,几次差一点被生擒活捉。曹操的势力被遏制甚至被削弱,孙权得到巩固,刘备窃取孙权赤壁反击战成果,占领荆州,三国鼎立格局基本形成。
    三、彝陵之战
    刘备占了西川后,势力壮大了。当孙权取了荆州,刘备组织了75万人马进行“大报仇”。这一次东吴又吓破了胆。孙权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挽救时局:1,自己不敢用关羽父子庆祝胜利,而把关羽头颅送给曹操,行移祸之计;2,派诸葛瑾到刘备处谈判,提出送还夫人、退还荆州、把杀害张飞的凶手引渡回去;3,得知刘备不允谈判条件后,孙权投降曹丕,不惜“受封”称臣,寻求保护。当这些措施全部无效后,孙权只得硬着头皮打仗了。刘备不听赵云劝告,执意出兵东吴,他一定是感觉能够打胜仗,自以为“没有悬念”或者有很大把握。但结果是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最后也没有回到成都,死在了白帝城。
    以上三次著名的战役,发动者一方也确实有实力,而且有绝对优势的力量,自以为自己进行的是没有悬念的战争,但最后都失败了。他们都缺乏忧患意识。
    中外历史上感觉没问题,竟出了大问题的还有很多。
    秦始皇建立的秦国真强大,今天去看了兵马俑、万里长城仍不免受到强烈震撼,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无不对后来的汉民族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今天的中国人无法走出秦始皇的影响。他自己也很自信,从三皇五帝中抽出“皇帝”二字以代“王”字,自称始皇帝,以期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可是,短短几十年,二世也没得善终。
    隋朝也差不多。隋文帝,一代明君,励精图治,但他的儿子把江山丢了。
    苏联,曾是全地球的第二号超级大国。顷刻间诺大一个国家分崩离析。世界历史为之改变。苏联人想到没有,中国人是没有想到。苏联分裂前,有了不少征兆,我自己还真信“苏联分裂说”是敌对势力的偏见,或者是诸葛亮星象学之类迷信现象。
    《易经》上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担心跑掉了,却在大桑树上拴的很牢。不担心跑掉,则可能跑掉。《道德经》上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后的演说就引用了这句话。治理国家应象烹鱼一样小心,(烹鱼不小心,鱼就烂了,没有了鱼样)
    人们都爱听好话,说你创造奇迹、里程碑、繁荣、昌盛,觉得好听,但那是糊弄糊涂虫的。高水平的人一定是有忧患意识的。中国高层近期提倡三种意识,第一钟就是忧患意识。一个单位、一个公司的领导人,如果不想做糊涂虫,就应该有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