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因明二论》序

 

 

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把商羯罗主(śańkarasvāmin)的《因明入正理论》译为汉文后,又于贞观二十三年十二月把“新因明之父”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本》(义净译为《因明正理门论》)翻译过来,这是古印度因明学在中国肇兴之始。商羯罗主是陈那的弟子,按理说,应当先译《门论》,后译《入论》,但恰恰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入论》比《门论》容易看懂。

    当时对中国人来说,因明是一门新学问,很多佛门大德竟相为之作注,如文轨的《庄严疏》、窥基的《因明大疏》、慧沼的《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智周的《因明入正理论前记》以及《因明入正理论后记》等。古人的注疏诚然可贵,但难免有时代局限性。现代因明学者也有人为此“二论”作注或讲解。学术界对《入论》的研究比较充分,对《门论》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由此可见,从古到今,人们对因明学都很重视,但现代人和古人对因明认识的意义是不同的,古人把因明作为辩论工具,佛教徒与外道辩论、佛教不同学派间的辩论,都利用因明工具,所以,佛教、外道都很重视因明,都对因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明学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时代不同了,现代数理逻辑的严密性,是因明无法比拟的,因明作为辩论工具的职能消失殆尽。现代人研究因明的意义主要有二:

    研究佛典,特别是研究唯识典籍,必用因明。比如,很多佛学院都讲授唯识学的根本经典《解深密经》,没有任何一所佛学院能把圆测《解深密经疏》的内容讲出来,其原因就在于圆测疏涉及到很多因明问题,授课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深厚的因明功底。由此可见,佛学院的因明极待加强。一般佛学院的因明课只讲《入论》,刚晓法师在杭州佛学院的因明课,既讲《入论》,又讲《门论》,这在全国各级佛学院中,独此一家。

第二、研究逻辑史离不开因明,不少学者把因明与中国的名辩、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正因为现代学者研究因明有上述二大意义,所以因明学者有人从佛学角度进行研究,有人从逻辑学角度进行研究,作为佛教徒的刚晓法师当然属于前者。

汉传因明“二论”,文字艰涩难懂,刚晓法师却讲得很通俗。“二论”的内容是枯燥的推理,刚晓法师却讲得饶有趣味。没有对论典的深刻理解把握是做不到的。刚晓法师在杭州佛学院的因明课所以受到赞赏,其原因正在于此。

刚晓法师的讲解,对因明学的某些艰深问题发表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所以其著作《汉传因明二论》对弘扬因明学理论,对因明的学术研究,都大有裨益。解放后,大陆还没有正式出版过法师们的因明著作,刚晓法师的《汉传因明二论》是第一部,有助于人们了解出家人的因明学观点。

刚晓法师是我的挚友,缘份甚深:从九华山佛学院,到苏州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再到杭州佛学院,我们一直共事。他谦虚好学,善于思考,拖着病躯,笔耕不辍。近年来他对因明下的功夫较大,不仅研究汉传因明二论,还研究藏传佛教的《正理点滴论》。他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决非偶然。我为他取得的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为因明学研究领域的这一新著,感到欣慰。特此作序,以示祝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韩廷杰

                       00二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