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贪酒
刘备经过多年奋斗,仍没有一块根据地可以立足。他曾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吕布、曹操等人,四处飘零,寄人篱下。在刘表处寓居时,一日入厕,发现因久不骑马,大腿上长了许多赘肉,想“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不禁潸然泪下。刘表夫人蔡氏认为,刘备如此心胸,必须尽早除掉。刘备活得无奈到这种地步,连哭的地方也没有,哭得不对几乎惹来杀身之祸。这说明刘备多么需要一块自己的根据地呀。
实际上刘备也曾得到过徐州作为根据地。一次刘备奉命出征淮南,派张飞留守徐州,临行再三叮咛张飞,不要贪酒误事,张飞拍着胸脯答应。贪酒之人就这毛病,自己也知道不能贪酒误事,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张飞声明,今天喝个痛快,明天开始戒酒。他不仅自己贪酒,还强人所难,逼迫不能喝酒的部下喝酒。曹豹不胜酒力,苦苦求饶不行,只得搬出吕布面子(曹豹是吕布岳父),谁知张飞不认这个面子,痛打曹豹,生生把曹豹给逼反了,联络吕布袭取了徐州,使刘备丢失了安身立命之所,沦落为丧家之犬。若刘备从这时一直据有徐州这块根据地,可能提早十年就能称帝了。张飞贪酒丧失徐州根据地后十四年,刘备才得到荆州作为根据地以立足。
张飞贪酒,罪莫大焉!
因贪酒误了大事的,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例。
曹操引七万人马,北上官渡迎击袁绍七十万大军。这本来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力量差距太大。两军对峙期间,曹操又军粮不济,几乎酿成兵变,后借王垕之头才平息了事态:说是“后勤部长”王垕私自减少士兵口粮,杀头示众。曹操自己的决心已经动摇,写信到许都与荀彧商量退兵,荀彧认为应该再坚持坚持。
袁、曹两军初次相遇,袁绍出马,身后四员大将就有淳于琼:张郺、高览、韩猛、淳于琼;门旗开处,曹操立马阵前,身后四员大将是许诸、张辽、徐晃、李典。从两军阵势摆布可以看到,淳于琼应是著名战将,应与张郺、许诸等不相上下。
袁绍粮草辎重尽屯于乌巢,派大将淳于琼把守,但淳于琼就这毛病:贪酒。晚上喝得烂醉如泥。曹操用许攸之计,奔袭乌巢,把袁军粮草烧个精光。袁绍七十万大军失了粮草,还怎么打仗?一场本是胜券在握的战争,几乎还没有开始,就以袁军失败而告终了。淳于琼喝得烂醉,再好的战将也无法迎敌了。官渡之战在《三国演义》中、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著名事件。这件事的结局竟是因为淳于琼贪酒。
贪酒误事竟是这样可怕。
近者,苏联共产党曾把禁酒写到党纲里,“党认为始终不渝和坚定不移地和违反劳动纪律、盗窃和贿赂、投机和不劳而食、酗酒和流氓行为、贪赃枉法、阿谀奉承和讨好行为等现象做斗争具有头等意义”,并在1985——1988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禁酒运动。
不要听说“适可而止”、“适时适量”,其实,人在酒场,身不由己。张飞不也是这样说的吗?照样不能自控,酿成大祸。咱们老百姓可能不会象张飞、淳于琼那样铸成历史性的错误,但酒后失态,自损形象,酒后失言伤了和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倒是可能的。所以,酒还是不喝为好。
鼓励使人进步
老人家有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视之为法言。
这里我们想把它点化为“鼓励使人进步,挖苦使人落后”。《三国演义》上有故事可以佐证。
按照《三国演义》的观点,曹操不是一个好人,但在官渡之战后因受到鼓励连续做了几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
曹操在官渡未回,有老丈箪食壶浆而迎之,曰“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对老汉等言: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丞相兴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正应殷馗当年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曹操闻之大喜,当即下令,“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
此时,袁绍尚未死去,卧病在床,由少子袁尚代父领兵。众将劝曹操乘胜追击,曹操竟有这样一番话,“现今禾稼在田,恐废民业,姑待秋成后取之不晚。”
当扫平冀州,曹操下令,“河北居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
这些措施几类“人民子弟兵”、“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政府”了。
后到南皮追击袁谭,大军行动,不得不动用民夫,百姓闻之而逃,曹操下令捕而杀之,百姓闻之,乃亲往营中投首,曹操又动了恻隐之心,“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到山中逃避,休叫我军士擒获”,用心如此良苦,令百姓尽皆垂泪。
当面斥责一个人是强盗、坏蛋,在他心中可能出现强盗、坏蛋的意象,强盗、坏蛋怎么怎么样,便会按照这个样子去做事。夸奖一个人是好人,他心灵中就会出现好人的意象,会按照好人的做事方式去做事。
张宇小说《桥》就写了这样一种心理现象。一个老头精明但有点自私,见门前桥坏了,就想修一座临时桥以收费,又怕村里别人也跟着学,就放风出去,说自己是学雷锋,言外之意就是你们不要也修。其实这样一说,别人倒过意不去,“咱还是干部、党员呢,也得有所表示吧,去助助工吧。”对这老头,记者也采访了,县广播站也表扬了一番。老头把桥修成后真不收钱了,从内心真觉得自己很高尚,甚至连办别的事,姿态也高多了,事事处处真象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了,不再象先前那个精明而自私的人
。
对小孩子的教育也一样,表扬鼓励往往比埋怨更能促进他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