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丁奉成砥柱

    孙吴集团,文臣武将,人才云集。所以,丁奉在东吴早期并不引人注目。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作为军事统率,都可谓国家中流砥柱。程普、黄盖、甘宁、凌统、太史慈、韩当、周泰虽稍次一等,但也是赫赫战将,而丁奉与人家相比则又次一等了。后世有人评说,丁奉、徐盛只是周瑜手下哼哈二将。别的大将独当一面,南征北战,丁徐二人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关乎东吴国势的几次大战可以证明。在赤壁大战时,丁奉没有起到大作用,当时军队是这样安排的: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韩当、黄盖为前部先锋,蒋钦、周泰为第2队,凌统、潘璋为第3队,太史慈、吕蒙为第4队,陆逊、董袭为第5队,而丁徐二人只是去七星坛捉祭东风的诸葛亮。在吕蒙、陆逊收荆州一战中,丁奉有幸与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并列为七员大将,但名列第七,也未立大功,倒是潘璋逮了关羽。在彝陵一战中,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朱然沿水路进兵,韩当攻北岸,周泰攻南岸,丁奉也没有派上大用场。可以说,丁奉早期的地位很低,只是一员末将。看前半部《三国演义》,你不会高估丁奉的能耐,甚至不看好他的前程。但到后来,丁奉的地位却越来越高,简直成了国家的中流砥柱。
    在吴主孙亮时期,丁奉的地位还没有孙琳高。孙琳当了大将军,独断专行,欺压幼主,又擅废孙亮,立孙休为帝。孙休时期,孙琳不仅独揽兵权,连政权也揽了,自任丞相,兼荆州牧(从诸葛亮、周瑜争荆州可知荆州地位重要)孙琳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孙休屡受威逼。张布推荐:“老将丁奉,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可与议之”。后丁奉设计,腊日来朝,群臣大会,丁奉派张布引三十武士,就殿上拿下孙琳,又捉拿孙琳兄弟,尽斩于市,扫清朝廷,替孙琳收回皇权,这对孙氏政权决非小事。只这一件事,丁奉就可称国家砥柱。
    一群人在一块谋事,每一时期都有地位高的人,但事情在变化,也可能现在并不起眼的人才是这个集体今后的领袖,现在的领袖们地位也可能下降。这都正常,特别是现在地位高的人,遇到下面有人地位上升,从“手下”变成了上司,也要迅速接受事实,变换角色,不要想不开,更不要散布一些没意思的话:“他当年在我手下怎样怎样”,更不要搞小动作破坏人家领导。兴衰沉浮,才叫作世事变迁,不要顽固抵制。你积极配合,还可能受到尊重。
    1921年,陈君他们几十个人想举大事。他们中,陈君是大学教授,张君是北大学生,毛君只是小学教员。这几十个人中,比毛君地位高的不少,可地位逐渐变化,毛君地位上升,张君就不太服气,结果自绝于自己的集体。有人有较高的人生智慧,能理解世事变迁的道理,处事就高明。在辅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陈平屡献战策,屡立奇功,后拜西汉丞相。刘邦死后,诸吕当政,陈平与周勃共谋诛灭诸吕,替刘家夺回政权。陈平自知在这件事上周勃作用超过自己,自己不宜赖在相位上不走,于是称病不朝。陈平还把这个想法直接告诉文帝:“过去在高帝时,周勃功劳比不上臣,现在平定诸吕中,臣的功劳亦不如周勃,所以臣愿把相位让给周勃”。于是文帝这样安排了两人位置:设左右两相,周勃 为右相(右为上)陈平为左相。这样既提高了周勃的地位,又做到了用人政策的连续。为了表彰陈平顾全大局,还赐他黄金千斤,加封食邑3000户。周勃是一武夫,治国不如陈平,后来也效法陈平,称病不朝,又把相位交给陈平。假如陈平不让相位,且又散布流言贬低周勃,抬高自己,周勃愤怒自不必说,文帝也会生气,因为保文帝周勃出生入死,大臣们也会有看法。这样陈平的处境就危险了。
    但陈平就是陈平,有高超的人生智慧,很好地处理了这件事,周勃、文帝、朝廷上下更加敬重陈平,不久又独任丞相。这对于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维护国家安定,都有好处。
    所以,我们应该平静对待自己地位变化,面对现实,特别是原来地位高的人,要勇于接受别人地位超过自己,这于公于私都是高明之举。

    要去给周瑜吊孝

    赤壁之战前后,周瑜几次三番想把诸葛亮干掉。第一次,周瑜命诸葛亮去铁聚山劫曹操粮草。诸葛亮自知,曹操善劫别人粮草,前不久才在乌巢烧了袁绍粮草,今日之命实是借曹操之手杀害自己。第二次,限期诸葛亮造10万支箭,且写下文书。第三次,直接派徐盛、丁奉去七星坛“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一次紧似一次。诸葛亮亦不是省油的灯,三气周瑜,硬是把一个生龙活虎的周瑜给气死了。赤壁之战以少胜多,至今看来仍是中国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周瑜因指挥赤壁之战而威望大增,赢得吴国将士爱戴。当时的气氛是吴国将士可以誓死为周都督报仇。而刘备方面也自以为已与东吴结仇。但诸葛亮是政治家,政治家必须有“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信条。过去的虽刚刚过去,也可不与计较,过去的虽早已过去,但为今天的利益也可重新计较,召开一个“某某事件几百年纪念会”,以煽动群众情绪,但目的只为当下利益。沉浸于历史的恩恩怨怨,那不叫政治家。过去是敌人,可能几天之间就需要联合,过去的朋友可能几天之间就应该划清界限,甚至兵刃相见。
    大的方面,与国家关系就应该这样处理。当前需要联合的就应该不计前嫌。日本珍珠港一役,重创美军,当时甚至成了促进美国迅速有效地参加二战的导火线;美军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又领导了远东大审判,对日本进行了军事占领。这真叫“阶级仇民族恨”、“苦大仇深”。美国人可以说:“珍珠港残败是合众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日本人可以说:“美国人的原子弹给我们日本造成了人类史上最惨痛的损失”,可是没有多久,日美竟联合得十分紧密,美国又大力扶持日本。日本美国没有相互记仇。美德关系也一样。
    国共两党关系也曾出现过这种形势。国共两党为了挽救国家,共同北伐,两党战士肩并肩浴血奋战;“4.12”两党反目,兄弟相煎,一方万里长征,一方不依不饶,围追堵截;“7.7事变”两党再次联手,共赴国难;抗战结束,两方力量变化,一方请求留点地盘,一方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五十多年来,双方好象仇人,互相攻击、丑化、谩骂,但有一天,双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再次握手。有网友报告说,“娘,大哥他回来了,大哥他已两鬓斑白……”大哥老了,又受到欺负,一亩三分地又被人抢走了,漂泊五十年后,我们接他回家。这一番兄弟情怎不使人热泪盈眶。
    有人说干大事的人脸皮子厚,心肝子黑。这是一种幽默说法。脸皮子厚就是胸怀宽广,大肚能容。刚才那样,一会儿又这样了,这叫灵活的策略,不叫反复无常。你刚才说我坏,还是我的敌人,一会儿我就可以和你联合。陈琳骂曹操祖宗几代,连他的上辈当太监,收养螟蛉之子这些见不得人的短处也抖擞出来,使曹操“毛骨悚然”,但曹操后来还任用了陈琳,这叫胸怀宽广,不能说是脸皮子厚。贾文和料敌决胜,逼得曹操连吃败仗,但随后重用贾文和。魏征本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马,为保太子出谋划策。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不认为魏征的出谋划策是离间兄弟,而是各事其主,任用魏征,魏征也“脸皮子厚”了一回,当了“叛徒”,在太宗李世民手下有滋有味地当起官来,且忠心耿耿,成了千古名臣。当年魏征可是帮李建成排挤李世民的。
    有人信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是草莽英雄的信条,在绿林草莽中闯荡而已,算不了政治家,不登大雅之堂。其实,君子是十年后再重新审视那一笔旧帐,甚至将其一笔勾销。
    一个小人物不从事大事、复杂事,人事关系简单,可以做到恩怨分明,但如果稍微干一点大事、复杂事就不行了,这一点利益冲突,那一点利益又一致了;这一点利益一致,那一点上又冲突了。好坏、敌友哪来那么清?你不能因为刚才的冲突而不顾当下或此后的一致利益吧。
总之,小人才恩怨分明。平静看待过去恩怨,认清当下,放眼未来,才是成就事业者应有的心态。
    看来,诸葛亮应该去给周瑜吊孝。    (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