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问答录

 

问:中观的不这不那确实是让人闹不清楚,能不能用简单的话让我们稍微清楚一点儿?

晓:那么天台的说法中你应该是也有不少弄不清楚了~~

问:是。

问:这样吧,我乱说一下。

比如说有一个偏远地区的人,刚接触到佛教,马上就出了家,出家之后师父就教他了一个大悲咒,告诉他,你就只管念它,就可以成道了。这个小沙弥除了这大悲咒外啥也不知道,也没听说过。我们问他守戒了没有?他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戒律,当然也就谈不上守戒了吧~~这就是不守!那再问他破戒了没有?他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戒律,当然也就谈不上破戒了~~这就是不破!

把这不守不破换成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也就是说:那根本给你说的没有关系!

 

 

问:法师,我看你的著作,中间有“破见不破法”的说法,我还是有些疑惑,请再稍微说一下好吗?

晓:实际上意思是:对我们这些家伙来说,我们所认为“有”的法,是根本就没有的,所以不用破。比如说桌子,我们认为是有的,可佛告诉我们说五蕴皆空――五蕴根本就没有,你来破一个根本就没有的东西,有什么意思呢?宋朝的张商英,他说佛是根本就没有的,那是和尚们编出来的,他要写一篇《破佛论》,他的夫人就说――既然根本没有佛,你破啥?他心头一激灵,“嗷~~”从此成了一个佛教徒,后来还写出了《护法论》等,《大藏经》里收得有,他也成了佛教著名的大居士。所以我们说不破法,因为根本就没有。我们以为有的法,是没有的,可我们的见解是有的,不过呢,我们的见解是颠倒的,我们就非说桌子是有的,所以要破,要破除我们的颠倒见。

 

问:现在佛教界的负面新闻太多了,对这现状到底该如何评价?对当前的佛教人士该怎么看待?

答:这好象不是咱们这次讲座该说的吧~~

问:你说得还少?

答:至少这一次讲座中我没有说吧?虽然以前我老说。

问:既然已经说过很多了,何必在乎多说这一次呢?

答:历史上的王安石都知道吧?王安石变法所起用的人物后来都入了奸贼传。现在的佛教现状大概给那差不多。除了现在缺少一位象当时的王安石这样一位领军人物之外,二者相似之处确实不少,都是起用一些年轻的坏蛋#$@*)#$!&)◎……

问:不明白。

答:那你就看一下王安石变法好了。

问:现在有不少居士确实还是不错的,弘法的热心之类不缺。

答:说实在的,我最怕的就是这些居士,只有热忱,没有能力。我记得看过一个报道,说一位主持人想帮助别人,最后非但没有帮成,自己反而受了很大的刺激,结果自杀而亡。这跟屠夫拿起手术刀有啥不一样?害人害己。所以,打铁先得自身硬,自己的功夫是最重要的。佛教是自利利他,自利是排在利他前边儿的。

问:现在的佛教界也太腐败了,古代都称贫僧,现在成富僧了……

晓:闭上臭嘴!有问题就问,没问题就不要说话!这话净空法师说过,你这几乎就是他的原话,以前我也这么看,但现在我发觉我错了。《渑水燕谈录·卷四·高逸》里有一位“刘孟节先生概”,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全诗在《尧山堂外纪·卷四十九》里是这样的,“昔年曾作潇湘客,憔悴东秦归未得。西山忽见好溪山,如何尚有楚乡忆?读书误人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不分青红皂白,啥书都读,可是却不会读书,这是误人不浅的~~

 

问:看了二十二期卷首语,你认定的学术不端就有哪些?

答:不要太敏感,其实我的话也是平常话,我所指的也是一般公认的学术不端而已,象抄袭呀什么的。

问:一稿多投到底算不算?

答:谈不上,因为我们佛教界多是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既然非公开刊物,何能不让人家作者再投呢?当然,太过分就不好了,你要是十投八投的,那就让人心理上承受不了拉。只是二投的话,只要编辑长点儿眼就行了。

 

问:刚才说到忆念,忆与念的区别具体在哪儿?

答:有念头间隔是“忆”,没念头间隔是“念”。

不过现在是互动时间,最好不要问这样的问题。

 

问:六道轮回的依据到底是啥?

答:就是你作任何事儿都会留下印象、记忆,这在佛教中叫种子,这种子就是你轮回六道的依据。我们有很多这样的种子,这些种子的集中组合起来,我们就叫它阿赖耶。这阿赖耶随时有新种子熏进去,随时有旧种子消失――就是种子缘具时现行了,一现行就是业报现前。就是说阿赖耶不断地在吐故纳新。这阿赖耶是会消失的,在转识成智的时候,它就不再是阿赖耶识了。

 

问:我看了你们的《因明新论——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文萃》,我觉得其中李润生先生的文章很荒唐,怎么能用数学计算的方法计算出玄奘法师的菩提心只有50%呢?我是修学禅宗的,禅宗讲菩提心是内心里的,怎么能这样算呢?

答:你啥时候看的?不对吧~~李润生先生的文章最后是以玄奘法师的真唯识量为例,说其逻辑真值为50%,他说菩提心呀?你是不是根本没有看懂他的文章?

再说了,对于学者们的观点儿,我们不能只说一句人家荒唐就没有下文了,这样你说不服人家的!现在社会上就是用逻辑方法来论证,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把学者们说服、度化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要想说服他们,就必须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法、工具,这样才能来说服他们。现在李润生先生是用的逻辑运算法,你就也用逻辑运算法,他算出来了玄奘法师的真唯识量逻辑真值只有50%,你应该在说他荒唐、错误之后,也来给算一次,你要算出其真值为100%来,或者你指出他在算出真值为50%的过程中,有哪一个步骤计算错了,这才行。

我学因明,以我的估计,以后会出现这样的事儿——拿出笔来,进行一翻推理运算,得出你能不能成佛,得出张三到底有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一定会走到这一步的。

问:真要是走到这一步了,那可真是佛教的悲哀。

答:悲哀的不是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业力使之,没啥悲哀的。可悲的倒是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佛弟子无以面对,我们说我们要度众生,可我们对于这种情况束手无策。这是我们笨呀~~就因明这一块儿来说,社会上逻辑太发达了,我们不得不面对它,所以我们就必须在吃透佛教因明经典之后运用逻辑方法来弘扬它。不然的话,我们真的对不起释迦老子,吃了释迦老子的饭,却弘扬不了释迦老子的教法,这就是我们说法不能达到善巧。

问:这是学佛与佛学,它们是绝对不同的。

答:学佛与佛学本是一体,你学佛连佛的教法也不能好好地弘扬,算什么学佛?至于“佛学”,只要真的是“佛学”,浸淫在佛学里久了,没有不被佛教折服的。当然了,要是以“佛学”为名而混迹那是另一回事儿,至少说那样也是与佛教结缘。一条数轴,上边儿有123456……这么多点儿,我现在截取12这两个点儿,我就说奇数在偶数前,我要是截取23这两个点儿,我就说偶数在奇数前,但实际情况是奇、偶、奇、偶……这样的。我们把数轴上的奇数改为“学”字,把偶数改为“佛”字,你选“奇偶”,就是“学佛”,你选“偶奇”,就是“佛学”,但你只看到你选的两个点儿,那不是数轴全部。还有,你把“佛”字改成“修”,也是同样的。所以说,你说“学佛”与“佛学”有截然的不同,说明你一叶障目了。

 

问:我们居士们在家学佛,家里我们得照顾到,这样有不少时候就与佛教的规矩发生了矛盾,这时候是该随顺家人还是随顺佛法?

晓:这确实是一个问题,顾佛法就与家人发生冲突,这不是佛教愿意看到的,因为学佛而使得居士的家里不得安宁,这会给佛教带来很不好的影响。照顾家人了,我还算是学佛人么?在这么一个状态下,应该是——在心理上,菩提心一定得保持,在事相上,先随顺家人。因为家人的心量没有佛教大,你不随顺家人,家人会怨上佛教的,你不随顺佛法,佛法不会怨你,反而会包容你。你心理上要有,“我现在随顺家人,但目的是度化家人,当下的随顺是度化的‘初级阶段’,就象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再说了,家人也知道你学佛,家人看你老委屈自己,迁就家人,人心都是肉长的,家人也不会永远看着你委屈的。

问:有时候实际上自己并不觉得委屈。

晓:这说明在你的心理天平上,学佛这一端根本就是缥缈的,你不过是把学佛当成了生活的调剂而已。当然,这样的居士占大多数。

问:我想问一下关于杀生的事儿,有时候居士在家必须杀鸡,这怎么办?

晓:不是有三净肉么?怎么可能有“必须杀”这样的事儿呢?

问:有人说自己是居士不能杀,可以找另外的人杀?

晓:为什么?

问:因为自己就象一块儿净布,而另外的人象脏布,它既然已经是脏的了,再脏点儿也无所谓,而对于净布来说,稍微一点儿的脏就很明显。

晓:不对吧~~一百斤棉花与一百斤铁,谁沉?佛教是“功不唐捐”的,净布擦、脏布擦,对于灰尘来说,灰尘的量没变,而且用脏布反而擦不干净。

我们把杀生成就了,记成1,干脆按百分制给记成杀生罪100分,你自己没有杀,让别人杀,杀成了,对于别人来说,就是100分,而你自己来说, “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大正藏》T13p0784b),但是你还得加上一个教唆的罪,教唆罪也是100分的,所以你的罪业总数肯定大于100。也就是说,自己不杀教别人杀,罪业更大。

不过经典上说的“七分之中,而乃获一”,也就是1/7,这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字,分母的“七”,是表示圆满,分子的“一”,是一点儿,也就是说,这“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就是表示自己也有罪的意思,罪业的大小则是根据心力的大小而定的。

那么,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在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必须杀生”这样的事儿,其实根本就是可以商榷的。第二,与家人处理好关系,这就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必须”。

 

问:到底啥样儿的才算高僧?

晓:这没有标准。一般来说,就是他的影响力大就是高僧。不过得是正面的影响力。

 

问:我家里的人,已经去世很久了,按说他已经转世了,那么我每年是不是还需要上坟?上坟到底有没有用?

晓:上坟本就是中国的传统,是我们的风俗习惯,你就按风俗来作就行了,不用非往佛教上靠。你没必要非要说按佛教来说他已经转世了,上坟就是没有意义的。你不按当地的风俗来,就叫世间相违,这是不对的。

 

问:我看佛教中也很讲究名份,相当的地方也都很注重这个,这多市侩呀~~佛教本是应该化导世俗的……

答:不说这个事儿了好吗?这个规律实际上是马克思发现的。

问:啥规律?

答:就是说看一个人呢,不是看他的脑袋,而是看他的屁股。用最简单的话表述,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也就是说,一个人说什么话,是他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佛教在世俗谛上也得是这样的,所以说,这没啥好奇怪的。

 

问:我看过你的书,见其中有个说法,说“不分别”是没有随念分别和计度分别,而自性分别还是有的,这说法有来历吗?在我的印象中,创立唯识宗的窥基法师,是没有这说法的。

答:来历当然有了。我的很多说法,虽然有些东西确实是不严谨的,但重要的说法都不会是自己瞎编的。文轨法师《庄严疏》里就说,“无分别者,无馀分别,不遮自性分别也”,不过具体地方,我一时也记不得卷、页了,你要是有疑惑,就自己下去找一下,肯定有的(注,这句话在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庄严疏》卷三第二十页阴面)。

 

问:听《百家讲坛》讲玄奘西游记,中间说到莫贺延碛大沙漠,钱文忠教授说他也不知道为啥叫莫贺延碛沙漠,法师知道吗?

答:莫贺延碛大沙漠这个名字,到底是咋回事儿,我也说不准,季羡林先生有《<大唐西域记>今译》,自己翻一下吧。

佛教传到西域的时候很早,梵文对那儿就有影响,“莫贺”实际上也是梵文音译,就是后来的“摩诃”,之所以“莫贺”、“摩诃”,就是传到西域,传到汉地的关系,也就是大;“延”也是广大、大;“碛”是沙滩、沙漠、沙地,引申为沙漠。所以,“莫贺延碛”翻译成汉语实际上就是大沙漠。唐代把西域叫“碛西”,就是大沙漠的西边儿。

 

问:法师啊,我听过你好几次讲座,这一次我觉得最差。

答:说说。

问:你以前的几次讲座,我都能听懂,这一次怎么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满口的佛教专业术语。

答:你看,问题出来了吧~~讲座前我还特意先让大家静十来分钟的心,并清理出去你们年轻人,人家都出去了,你几个懒着不出,问题就出在这儿!听众都是阿公阿婆,当然我要这样了。

问:我们还听不懂,我不信他们能听懂。

答:这你就不懂了,这是一个奥秘,我现在也不会告诉你,我会传给我的讲经弟子。在啥时候让你应该听懂,在啥时候应该让你不懂,这是讲经法师来拿捏的。

问:佛法还需要保密吗?

答:不需要,但有秘密意趣,这一次讲座本就不该你来听。

问:可我已经听到了,怎么办?

答:把它忘掉。而且我也会告诉你,刚刚我说过的话,转过脸我不会承认的,我知道,你们录音了,录了就录了,录了也不耽误我不承认。

你记住一个原则:语言只在说的当下有用,过去则不可得!

问:你说没有也不行,那不是事实!

答:对众生有益就行了,不符合事实又怎样?印光法师以及圆瑛法师都说,“说楞严是伪经乃是梁任公拾日本人的牙慧”,这是事实吗?唐宋时候中国的祖师们就说楞严、起信论等是伪经伪论了。但是印光法师的文钞不照样度化不少众生吗?

宗教是很奇怪的,不是说真的、你把一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利益众生?不是这样的。有时候让他不懂反而他才更能起信。

 

问:佛有没有现、比二量?

晓:当然有了,这是根本智、后得智的表现,一般都是这么说的。不过得注意一下,比量有为自比量、为他比量,成佛后是没有为自比量的,只有为他比量。但从本质上来说,为自比量才是真的比量,为他比量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比量,只是说话技巧而已,要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佛是只有现量而没有比量的。后得智只能体现为他比量。我再给你引一句经论吧~~这样更有说服力,在《佛地经论》中有说,“定心缘一切相,皆现量摄”(大正藏260318页上栏),所以说,佛只有现量。

这是唯识理论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说起来就很啰嗦,可能又有人要问了,成佛后还有自他的区别吗?等等,越说越多,在这里没法多解释,咱也就不展开了。

 

问:你对现在的读经运动怎么看?

晓:奇怪了,这个问题在好多地方被问到。真没意思。

 

问:“一苇渡江”这事儿可信吗?

晓:当然可信!

问:我理解不了。

晓:这是你不懂汉语,“一苇渡江”的“一苇”是“一条很小的船”。中学课本上就有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里边儿就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苇”就是比喻船小。《诗经》里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这“一苇”也是小船、小筏子的意思。你该不会是连中学课本上的知识也不懂吧~~

问:一般人都把“一苇”说成一根苇子。

晓:这没办法。你要是随口说的时候这么说了,也不会有人给你计较的,但要是你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不要给写错了,那会惹人笑的。

【其实还有很多“一苇”是“船”的例证:《潮州三阳志·桥道》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苇可航”,《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四》有“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南朝塘泺何为者哉?一苇可航,投箠可平。”《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中有曹丕有这样的诗,“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郭沫若有这样一句诗,“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等等,这都是把“一苇”说成“小船”的。】

 

问:××法师说现在被别人砍一刀是因为以前砍人家了一刀,现在来还的,这对吗?

晓:当然不对,只能说“是因为以前种下了被他砍一刀的因”而已,绝对不是以前砍人家了,要是以前砍人家了,“业增长广大”,则就不是只被砍一刀就了的,肯定要比被砍一刀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