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散步记

                                  

       我爱散步,日久成癖。即便是下雨天,我也得到室外去转悠转悠,以驱遣这一天伏案后的疲劳。

       在我常去散步的江滨风景区,平日里往往人如潮涌。各式各样的人物几乎全在这里聚会:其中有跳舞的、遛狗的、谈爱的、放风筝的、吆喝着做小生意的……还真有一点《战国策》中所描绘的临淄那种热闹景况: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景区内那些供人休憩的凳子,往往也让人给占尽了,有的人甚至还会躺在长长的凳子上睡觉,走倦了想找个地方坐坐,可真不容易呀!有时找到了空座位,往往也难以入座:因为其间总会有人脱下鞋子休憩,他们从不会去考虑别人的脚气难闻之苦。如果要说欣赏江滨的夜景,那最好的去处还得数江滨的眺台,可那些地方早就让热恋的青年小男女们占有了,我们这些长者怎能忍心去破坏他们的美梦呢?按理说林间的小道应该是够幽僻的,然而这里只要不下雨,满是遛狗的“市井小康”(市民中略有些钱而缺少修养的一族),尤其是那些无人管束的凶狠大狼狗朝你奔来时,那可真够吓人的了!景区中还有两个大广场,但早已被跳舞的一族所占领,即便要打那里经过,也得闪避那些任意翩翩的舞迷。除此之外,散步还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到江滨乘坐游船的码头去观赏那一江夜色。在那些平缓的台阶上漫步,可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加上那些游船上悬着的小红灯笼,也把江滨的夜景装点得更美了。然而,那些频频吆喝着拉客去坐船与叫卖的的小贩,却让你在那里不能获得一刻的安宁,使你最终只得悻悻地离去。相比之下,雨中的散步虽然不无淋漓之苦,然而却能获得散步的那段真趣,因而我老是把下雨天当作上苍对我的钟爱:一个人擎着伞,悄然地来到这往日里人潮攒动的江滨,独自消受着这一片能够属于我的自在天地。

    有时,我独自一人撑着伞依栏而立,眺望那满江烟雨,一种迷朦幽邃的情韵油然而生。曾几何时,这昔日里熟识的江滨居然恍如陌面!迷朦的江波、迷朦的渔火、迷朦的夜航船只、还有彼岸迷朦的树木与房舍,似乎一齐展露出了他们异样的姿态,给人以一种无法捉摸的扑朔迷离感觉。此时,往日里鼎沸的人声已消逝得一乾二净了,唯有那沙沙的雨声打破这夜间的寂静。一个人擎着伞静穆地立在江滨,静心聆听这雨打伞面所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亚于欣赏轻音乐的那般温馨的。在那迷朦的夜空,偶尔也会有一两只在江面翩然飞翔的鹭鸶出现,牠们那迅疾掠过的白色身影,宛如穿著白裙的轻盈舞女从你眼前飘然而逝。除此之外,眼前全是一片肃穆的天地,一个人处在这片广漠的夜空里,愈加感觉到宇宙的本来面目是那样地神秘难测。

    再到那片林地去走走看。弯弯曲曲的石砌小路在茂林中延伸,各种花草树木在洗净了一身的污垢之后,也显得格外精神。有的树木因吮吸了过多的水份而欹斜了身躯,把它们的枝条伸展到了小路的中央,似乎是在欢迎我这常来的过客。特别是那些玫瑰,由于花瓣的吸水量过多,把整个指头也压弯了,老杜诗中那种“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在雨中,那些枝条紧紧团簇而上的银杏正婷婷玉立着,那些身躯繁茂的香樟则犹如隔着轻縠的华盖,特别是那披着长长秀发的垂杨,此刻便显得愈加袅娜了。柔和的灯光隔着迷朦雨幕照过来,给这些雨中的树木更添一重柔润的色泽,哪些垂在树叶上的水珠,闪烁着晶莹的光泽,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珠。小路上的鹅卵石,经过雨水的洗濯后,显得更加油亮了,而那雨中的长亭,此刻也显得分外的宜人:此番风景,若非雨中,又焉能消受!

    再看江滨的游船码头,那里早已失去了晴日的繁华,码头的广场也展示出了它本来的宽广。停止营运了的游船横七竖八地靠在岸边,虽无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那般优美,但毕竟还是消失了平日里的拉客竞渡的那种狂躁。如果雨下得不大,还可以下到码头的最低处,到那里细看江波的翻涌,也自有另外一番韵致。那两三星渔火,在江面起伏的鳞波中跳荡,恍惚是一江碎金在摇晃。有时,一阵微风抚过水面,让那倒映在江水里的垂杨的身影显得更外婀娜,也使得跳荡的江波另起了一个旋律。站在江边的时间久了,我居然会误认为那起伏不停的江波正在朝着自己涌来的,仿佛连我自己也与跳荡的江波处在同一旋律之中了。

    雨天给人的意象虽然不乏缠绵悱恻,然而久雨也会给人带来困惑与烦躁,唐人诗句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便是描写人们处在久雨中的悒郁之情的佳句。尽管如此,但对于散步来说,我还是喜欢下雨天,尤其是在那轻柔的小雨里漫步,则更能体会到陆放翁诗中“微雨正相宜”的佳处。更何况春雨如丝,蕴含了无尽的缠绵与缱绻;夏雨如瀑,展示了造化的无比伟力;秋雨爽朗,如同沁人心扉的甘露;冬雨寒冽,昭示了大自然的肃杀之威[1]。在不同的季节里散步,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情趣。且在同一季节里,下雨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因而带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更何况在雨中散步的人,尽管是处在同一环境中,也会因为他们不同的心境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意象……我想:常在雨中散步,只要能用心去体会,你总会察觉出其中的不同风致来的。

       噫嘻!何处无夜?何处无雨?何处无景区?独少闲人如我等而已。

                公元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作于长沙兴汉门外之酌爽斋


[1] 如果按照常理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官司寇,主刑法,方有肃杀之威。《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曰:“其音商,律中夷则。”《周礼·秋官司寇第五·小司寇》曰:“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读书则用法。”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说:“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此处其墨迹有‘大哉’二字)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旣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但如果按照实际的情况来说,南方的秋天并不如北国那样有着“一叶知秋“的物候表现。且这种现象并非今天如此,早在上个世纪就是如此,因而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极力以南国秋天的不青不黄来渲染北国秋色的那种浓郁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