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问答

 

    问﹕黄老师,您常强调学佛的人心门一定要打开,我喜欢到处跑跑、看看,算不算是打开了心门?
    答﹕古人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并不是什么真理,有许多全世界跑遍了的人,也有不少书读得很多的人,照样是鼠目寸光,心量狭劣。有时反而人越跑越奸滑,书越读越蠢。
把心门关闭起来的人,跑遍世界,博览群书都没用,可能还有害处。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戚戚” 两字,指的是一种幽怨不开朗的情操和表现,正是世俗小人与女人所常有的,也正是憋了一肚子委屈的外现。这就是心门打不开的写照。
    惠能大师说法达的名号时说,“法达,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
    学佛的人心门不打开,即不能与真理相应,更无法于法通达。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现大丈夫相,一定要坦荡豁达。

    问:我常听黄老师说,“迷途即是归程”。关于这个法,我到现在还是想不懂,请黄老师再为我开解?
    答:“迷途即是归程”,就是说看清楚迷途就找到了归程的意思。也就是说,看清楚当时是怎么开始踏上迷途的?又怎么一路迷迷糊糊地走过来的?看清楚后,倒着往回走,这往回走的路就叫“归程”。
    用佛法的语言说,诚实勇敢地依“惭愧法”去彻底发露,当时是以何心为因?攀何法为缘?而走到这个地步来的。今天的处境和所受的逼迫苦恼,就是以如是因、攀如是缘所必然产生的如是之果。找到这个“必然性”,就算找到“归程”了。

    问:我怎样才能在学佛的过程中,克服爱钻牛角尖的毛病?
    答:思惟时爱钻牛角尖,反映心中多疑,无有决定。为何多疑?该信的不信,不该信的偏信,即未种正信之根。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贪爱世间身、命、财三不坚法故;为于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中横计常、乐、我、净故;颠倒、虚妄、欺误故。
    若能将上述恶因缘消灭,则立正信。以正信故,心有决定。有决定故,则无有疑。不疑,则不再钻牛角尖了。

    问:我是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佛教徒,在面对世间种种弱肉强食的现象,不要说发起慈悲心了,连怖畏心都不起来。请问黄老师,我该怎么办?
    答:这是因为人道对许多弱肉强食的现象赋予了合理化的解释,譬如许多宗教都认为,天生万物是上帝神明赐给人类享用的。近代史上也有不少科学家、思想家们,为了替资本主义发展开路,也提出“生存竞争,自然淘汰”的观点。这种种都在为“弱肉强食”提供合理化的理论根据,我们也中了不少这样的“毒”,因此难起怖畏心。
    佛子应依佛法中因缘果报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依因缘果报之法,一切众生都有生老病死,都有成住坏空之时。换句话说,你我及一切众生都有“弱”时,也都有被“强”者所欺所伤乃至所“食”之时。
    什么是三恶趣?就是充满弱肉强食的地方。如果我们于“弱肉强食”不能起怖畏心,则先问自己是不是心甘情愿为强者所食?再问问自己是不是心甘情愿去三恶趣报到?再问问自己愿不愿见一切众生堕于三恶道?愿不愿见众生为强者所食?
    如是,怖畏心便发起了。

    问﹕什么是物质快乐?什么是精神快乐?
    答﹕假若真有所谓的“物质快乐”这回事儿,这物质也得靠咱们的精神去聚集应用才能产生快乐吧?而快乐是一种精神状态,因此,也必须是由精神去感受享用吧?退一万步说,就算假定有物质的快乐这种事,也绝不可能有快乐的物质!
    不快乐的精神会把一切可能导致快乐的物质变成刀刺毒药。譬如害怕社交应酬的人穿著大礼服,吃着国宴。
    快乐的精神能把“不快乐”物质变成值得快乐的,譬如发心修道的人穿著坏色衣,吃乞讨来的抟食。
    佛陀说,“一切万法皆无自性,以何为自性?以心为自性。”(《华严经》)
    一切物质都是没有自性的,是苦是乐、是善是恶,都是由我们的精神,也就是我们的心所赋予的。
    经常记得这一法,就能经常看住自己的心,不要放纵它起恶,也就不去自讨苦吃,这样我们就会渐渐光明善良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