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韩老遗志,弘传佛教正法



韩老是1912年生人,在北京四中上初中时,就倾心佛法,皈依三宝,皈依师是常惺法师。20年代末,僧界及学术界的研修唯识热潮方兴未艾,韩老醉心于佛法的广博精深,立志以此作为一生的追求。为此他决定报考北大哲学系,因为当时的北大与北京三时学会、南京支那内学院等,都是佛教研究的重镇。1932年韩老进入大学之后,在汤用彤、周叔迦等佛学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了梵藏文等,存愿于继承玄奘法师的未竟之业,继续翻译尚未尽译的唯识经论,补充和完善汉典中的唯识理论体系。为此韩老精心准备,认真刻苦地学修佛法,尤其对于唯识经典,更是细心校勘,精研深究。可惜韩老实现毕生宏愿的努力,正值壮年时被世事变迁中断了27年,这期间虽然对于修学佛法来说,环境极为恶劣,但韩老仍然潜心研究,时有翻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韩老于1977年元月要求病退,在家闭门不出,专心继续青年时代就开始的对《成唯识论述记》的校勘注释,用了十年时间积累资料对照研究,又用五年整理成文,于1992年完成了约380万字的《成唯识论疏翼》,对前人的唯识研究成果作了一次疏理和完善。此后便全力转入藏文大藏中《慈氏五颂》及其重要释论的汉译工作,不完全统计(包括部分因明论典的翻译)已翻译出67部,约255万字,配合玄奘法师所译的百卷《瑜伽师地论》,基本上实现了把比较完整的慈氏学体系译成汉文的夙愿。
综观韩老一生,仿佛他就是为了开发慈氏学而来,他的一生都是在为此准备、为此奋斗,他的所有言行都明确地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开发慈氏学,其它什么都不顾,一直翻译到眼睛一点儿都看不见了,还每天坚持由助手读记的方式继续翻译。从1993年开始的《摄论》讲座一直讲到2000年底,也就是从81岁开始讲得过了88周岁,他的88岁生日就是中国佛学院的法师们陪他一起在讲座上度过的,一直到他实在爬不动那短短的三层楼梯了才勉强答应不再去讲堂了。为了开发和弘扬慈氏学,韩老投入了他的所有精力和热忱,献出了他的眼睛以至全部身心,直到最后卧床不起时才被迫停止了翻译。接触过韩老的人,都会感受到韩老那种专心致一的精神,包括卧床期间,一直到临终前,都是典型的韩老风格:别人问“你想谁呀”的时候,韩老提到的不是儿女亲人,回答的都是学生的名字,一般人们与他说话时,说什么都是无所谓的态度,而学生们来看望他时,韩老就特别精神,一谈起佛法来,韩老总是声音洪亮有力,眼睛炯炯有神,非常令人感动。
韩老的身体日渐衰老终至不能下床之后,各方面的功能好像较前还正常了些,原来韩老有时工作太累,会有恶心和便秘现象,卧床期间反而都消失了。韩老面色红润,皮肤细腻光洁,很少皱纹,去年三月份他的银白色的须发开始变黑,很快大部分胡子就成黑色的,眉毛全变黑了,头发也黑了不少。在最后几天里,韩老的身体相继出现发烧、心脏、肾和肺功能衰竭等症状,最终在平静如眠中安祥往生。当时韩老的呼吸越来越弱,平日韩老休息时也常有呼吸慢慢减弱到似乎听不见的现象,但后来发现韩老脸色开始变白,才知道是去世了。
韩老生前之愿是往生兜率,常念慈氏菩萨,他给第一个孩子大女儿起的名字就叫做“韩念慈”。韩老以其一生历尽艰辛终于基本完成了开发较为完整的慈氏学体系的工作,以此功在千秋的无量功德,我们相信韩老一定能够往生兜率。我们一定遵照韩老的嘱咐,认真校对和出版全部译稿,把以慈氏六论为核心的慈氏学体系奉献给求法若渴的汉地众生。
祈愿韩老早日再来弘扬慈氏学,利乐众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