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梦想为动力

 

一个人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他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梦想,并把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动力,为此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翻开古往今来前圣先贤的人物传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往往要奋斗很多年才能够取得成功。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最初为洞察宇宙人生的真理,抛弃荣华富贵,坚持六年苦行,几乎失去生命。但是,无论修行如何艰难困苦,他都不改变自己的追求目标。终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为广度群迷的一代教主。法国著名作家萨特几乎用了十年时间来写他的第一本书。在十年时间当中,萨特只专心撰写这唯一的一本书,三易其稿,却遭到所有出版商的拒绝。但是他仍不灰心,坚持对文稿做反复的修改。在他最终定稿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小说多次再版,仍然供不应求。萨特也因自己的这本小说而成名。

在我国,把多年心血花费在事业上的人亦不胜枚举。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为了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从公元前104年开始着手撰写《史记》,直到公元前93年才最终完成。其间他还由于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诬,而被施以宫刑,他隐忍苟活,发愤著书。历时11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了撰写这部名著,甘愿忍受贫困和寂寞,先后“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勤奋写作,他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内容。

试想,如果没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支撑着他们,他们能有那么大的动力吗?如果他们没有自己的梦想作为动力,他们又怎么会忍受那么多的痛苦,牺牲那么多的宝贵时间呢?

很多艺术家长达几年地专攻一幅画作、一本小说或一部戏剧,他们过着完全没有保障的生活,常常陷入贫困、经济拮据。但是,所有这一切他们都可以置之不顾,只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演员、歌唱家和舞蹈家也是如此,他们有的虽经几年的奋斗仍然不成功,但是,他们却从来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们当中很多人是过了很久才成名的。如果问他们:付出这么多艰辛值得吗?他们会回答说:必要的话,还将一直做下去。一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梦想在他人的眼里也许显得很古怪,但是这恰恰是一个人真正拥有的财富。

在佛门中也不乏把梦想作为动力的人。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和尚(687763)就是其中之一。鉴真大师是律宗僧人。

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他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705),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为了将戒律和中国文化传到日本,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鉴真先后五次率众东渡,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戒;为80们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除了佛法,鉴真还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鉴真把到日本传播佛法的梦想作为前进的动力,经过百折不挠的六次东渡,终于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我们每个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人,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他们会自发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也正是由于把梦想化为动力,他们才最终取得了成功。如果一个人一生当中没有任何自己的愿望,他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动力,最终会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