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华严复兴事迹

 

圭峰宗密(780-841)圆寂后,历经唐末五代的动乱、唐代武宗和后周世宗的灭佛政策,佛教义学受到严重打击,但是历代吴越王笃信并维护佛教。众所周知,宋朝建国后(960),天台学通过典籍的还复得以复兴,之后其发展蓬勃高涨,从对《金光明经玄义》广略二本真伪辩论开始,逐步发展到围绕精细的教理解释而展开论争的新阶段。概观其论争经纬,可以说当时杭州一带的义学僧有崇尚“唯心思想”的倾向。四明学派认为他们的教学越离天台智顗以来的正统天台学,掺杂华严学,视其为异端。但换个角度来看,也可说他们创造了具有融合性的、反映当时杭州一带的先进教理。

正当在天台学派内部展开的争论渐入佳境时,华严学被晋水净源(1011-1088)复兴了。在《释门正统》中净源被称为“华严中兴教主”,《佛祖统纪》亦秉承这一说法[1]。那么,净源如何复兴华严?给后代留下了什么影响?[2]

净源从高丽义天(10551101)处得到宋朝散失的华严文献,这成为中兴华严的一个机缘[3]。义天在高丽时已开始同净源等许多宋人交往信书,交换文献,收集消息。于高丽宣宗二年五月(1804)至三年(1085)五月方入宋,师事净源。义天归国后,将青纸金书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及收藏该经的华严阁之资赠给慧因院,该寺院中建有高丽风格的优美建筑。与高丽的交流至元代不断,人们将其称为高丽寺。[4]

可是,只收集一些典籍和建设经藏,不能说是真的复兴。为了成立教团所需要的条件是:圣典的具备与开板,进行教理研究,充实教学,设置活动据点,制定独自宗教仪礼,培养传法僧侣,支持为教团活动的檀越,教导对机的信徒,确立用以表明教学准则的祖统说以及表明教团名称等。

净源原本四处收寻华严文献,从义天处得到高丽所传典籍,确实为他提供了转机。而且他将这些文献与残存在中国的写本校合、治定,并开板,自己亦撰写著作,得到吕惠卿、蒲宗孟、章衡、杨杰等名士的外护,并在所住的几个寺院内建造贤首教藏,制定礼赞仪轨,与法友一起实践,确立五祖说、七祖说的华严祖统[5],并宣称为“贤首教”。这样在杭州一带的讲院所传承的都是天台学的情况下[6],净源所住的苏州报恩寺观音院、杭州大中祥符寺、嘉兴密印寺宝阁院、华严普照寺善住阁院、杭州慧因院中,华严学的传统得以奠定。[7]

至此教团成立所需要的条件都具备齐全。净源圆寂之年,即元祐三年五月,慧因院于杭州首次被认定为以华严为宗的十方教院,由此可说他倾尽心血力图复兴华严的夙愿得以实现。净源在得到这一喜讯后的十月安然圆寂。净源圆寂后的一段时间里,华严学的发展势头似乎有些低落,但南宋初期的住持僧义和(-1138·1165-)继承净源的做法,将未刊发的华严文献收集、校合、治定并开板,通过华严典籍的入藏从而大大的推进了华严教理研究发展。[8]

与义和同时期[9],强调华严的独尊性,推崇具有浓厚宗派特色的学说,针对澄江迎福讲院住持笑菴观复(-11411152-[10]的判教论(特别是同别二教中的“同教”),进行批判、争论的可堂师会(1102-1166[11],及继承其学风的颐菴善熹(1127-1204)和武林希迪(-1202·1218-)等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著作的学僧都是在慧因院展开了撰写研究活动。在日本,观复、师会、希迪,与净源同时代的霅溪道亭(1023-1100)作为《五教章》的注释家被一同称作“宋朝四家”,而镰仓时代的华严义学僧们多方参照研讨,其中师会和希迪是慧因院僧,此外还可证实该寺院的华严学从宋代元祐至嘉定期间发展最为兴盛,并有继续收集的许多文献。

那么,宋代慧因院展开的华严学的特色如何?有多大的影响?就目前所知师会开始著书论述正值义和任慧因院住持时期,禀承师会学风的善熹、希迪亦于慧因院著书推崇师会,由此某种想法便油然而生:慧因院是否存在着某种共同的教学。[12]

慧因院学僧(师会、善熹、希迪、明宗记主、清远等)的共同点是遵承净源提建的七祖说,宣传祖统的一贯性,强调华严的优越性。特别是南宋代将慧因院作为基地,宣扬华严的师会及其后的几位学僧(善熹、希迪、明宗记主)所体现的教学特点是专注判教论,通过对“同教”的解释显示华严的优越性[13],这与以往的整体倾向不同,与活跃于华严复兴时期的子睿、净源、义天、义和等所显示的倾向也大相径庭[14]。当时的整体倾向表现为不脱离华严复兴期的路线,将《起信论》述说的“一心”与华严学的“一真法界”视为一体,找出《华严经》和《法华经》的同等价值[15],将华严学和天台学融合在一起。华严列祖中,澄观与宗密的影响极大,故难于得出由师会展开的一系列的学风具有普遍性。

以师会为代表的围绕判教展开的教学虽然从绍兴十七年(1147)至嘉定十一年(1218)仅热闹了一个时期,但是慧因院展开的宗派性华严学的出现,俯瞰宋代佛教整体时需特笔言及的史实,通过慧因院住持义和将未刊的华严书籍陆续开板等受触发而产生的一股新风,是对华严文献得以入藏所显示的欢喜和自信的表现。而且其结束可说示意净源所奠定的华严教团的稳定。

此后至元代慧因院经济稳定,并拥有某种权威性,讲经也十分盛行。到了明代,禅僧主管该寺,从整体上看,宋代以后的中国佛教随着禅、理学的盛行,围绕着“一心”不断推进融合思想,华严被融入禅、念佛的体系中,从而得到新的发展,推陈出新。

另外,当时僧侣居所流动、变换,对传统学风是否能扎根于被作为十方教院的慧因院也许会产生疑问。可是,义和、善熹、清远居住的平江府华严宝幢教院、易庵清雅的前住寺即净源也曾经住过的密印寺所邻接的嘉兴东塔广福教院等,在评选慧因院住持时屡见其名,从中可见上述寺院于慧因院有密切的关系。可将这些寺院视为一个共同体,其他寺院亦多为净源所住寺院及其周边寺院,通过人的流通分析,了解教学的动向及其影响关系等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1、《释门正统》嘉熙元年(1237)成立(卐续藏130·457b-c),《佛祖统纪》咸淳五年(1269)成立(大正藏49·294a)。

2、笔者曾就净源中兴华严的经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文中阐述净源的华严中兴事业,以获得杭州知事蒲宗孟之外护,所住慧因院被公认为以华严为宗的十方教院而得以完成。参阅:拙著(吉田刚)《北宋代に於ける华严兴隆の径纬-华严教学史に於ける长水子璿の位置づけ》(见《驹泽大学禅研究所年报》9.1998.03)、同《晋水净源と宋代华严》(花园大学禅学研究会编《禅学研究》77.1999.03)、同《赵宋华严教学の展开ー华严经解释の展开を中心としてー》(《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第27号)。本论文也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论述。

 3、参阅:常盘大定《宋代に於ける华严教学与兴隆の缘由ー高山寺所藏の宋版章疏、附、写本及欠本の调查に基づけてー》(《支那佛教の研究》第三,东京,春秋社,1943,p.231以下)

4、关于慧因院史参阅:《玉岑山慧因高丽华严教寺志》(以下略称《慧因寺志》全十二卷。鲍志成《高丽寺与高丽王子》,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10)对慧因院与义天、净源的研究亦采用该史料。

5、拙稿《中国华严の祖统说につぃて》(镰田茂雄博士古希记念会编《华严学论集》大藏出版,1997.11.10

6、《敕赐杭州慧因教院记》说“杭之为州,领属县十,寺院五百三十有二,凡讲院所传、多天台智者之教。惟贤首一宗历然沈隐。是以,法师源公力振宏纲始立教藏于苏于秀。”

7、关于文中净源复兴华严内容的分析,参阅上列拙稿《晋水净源と宋代华严》。

8、关于义和的开板事业给与南宋代的华严学开展参阅上列拙稿《晋水净源と宋代华严》。开板内容参见《高山寺经藏典籍文书目录》。义和的思想参阅:王颂《义和の华严教净土につぃて》(《东アジア佛教研究》第1号,2003.05)

9、义和以往在平江府(苏州)能仁寺,之后至少绍兴十二年(1142)至同十六年(1146)在慧因教院为住持。同十九年前传锡到平江府吴江县华严塔教院。参阅:高山寺所藏《华严内章门等杂孔目》刊记及《唐大荐福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刊记。

10、关于观复参阅拙稿《笑庵观复の著作につぃて》(《驹泽大学大学院佛教学研究会年报》第30号,1997.05)、同《笑庵观复の四义同教说》(《驹泽大学大学院佛教学研究会年报》第31号,1998.07)、金龙泰《笑庵观复の华严思想研究-<华严经大疏玄文随疏演义钞会解记>を中心として》(《韩国佛教学SEMINAR9故金知见博士追悼论集2003.08)。

11、参阅拙稿《师会と观复の论争ー该摄门の解释を中心としてー》(《驹泽大学大学院佛教学研究会年报》第28号,1995.05)、同《一乘义をめぐる师会と观复の论争につぃ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44-2[88],1996.03)、同《可堂师会の一义同教说》(《驹泽大学大学院佛教学研究会年报》第32号,1999.09)。关于争论的经纬参阅拙稿《笑庵观复の著作につぃて》(《驹泽大学大学院佛教学研究会年报》301997.05

12、参阅拙稿《明宗记の著作目的とその同教理解》(《驹泽大学大学院佛教学研究会年报》第29号,1996.05)、同《<融会一乘义章明宗记>の成立背景》(《印度学佛教学研究》45-1[89],1996,12

13、参阅拙稿《师会による同教の同教解释の特征》(《印度学佛教学研究》47-2[94],1999.03

14、参阅前注拙稿及《长水子睿における宗密教学の受容と展开》(《南都佛教》80,2001.09

15、《大觉国师外集》卷三,“吾首於花严老注法花、二经佛教之表里、始终之绝唱、吾得而毕之、岂非夙志之幸乎。”(《韩国佛教全书》4.572b-c)。参阅拙稿《赵宋华严教学の展开ー法华经解释の展开を中心としてー》(《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第20,1996.10

16、淳熙元年(1174)九月三十日,慧因院奉圣旨为司试院,免除租税直到元代(《宋高丽寺蠲免付碑》寺志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