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三心,处好世作好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这个世界上,人的一生不因你做了多少事才叫伟大,其实,你一生不做许多事也很伟大。处好世、做好人,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但人人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做,也值得令人称赞。笔者年过不惑,回眸往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得有失、有喜有悲、有苦有甜……不一而论了。唯有持三心铭记不忘:即人的一生要对待工作、事业、家庭要有责任心;对待功名利禄要有平常心;对待犯错误的人和低层人要有慈悲心。是呀,持三心,处好世做好人,平平安安度过一生才叫快快乐乐。

 

一、对待工作、事业、家庭要有责任心

 人长大以后,离开父母亲参加工作了,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了。工作是啥?工作是生存之本,工作是劳动,是创造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对于工作,无论你是当大官、做职员,都应铭记必须要有责任心。在工、农、兵、学、商、政、教等领域,为了集团的利益,他们都制定了不同的规则,是游戏也好,是自然规律也好,我们都要正确对待。凡我们改变不了的,也不必改变。事实上,在这个世界有好多存在的规则并不科学、人性、正确。但既然选择了某一职业,就要循着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去适应这些规则。按时上、下班,按工作程序操作完其过程,按照社会政治、道德、法律、伦理准则去办好应做的事。我们对待事业、工作要持敬业、精益求精的态度。现在社会上流行许多口号:如公安系统讲,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企业系统讲,在岗一分钟、敬业60秒,或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失误等于零。还有“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的口号。一句话,老板、上司对员工、下属的要求管理愈来愈严格。因此,各部门、单位、工厂都强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励精图治的故事不胜枚举。我们一生不必做大官,但必须做好事、处好世。部队讲,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也是这个道理。纪律约束、制度制约,在任何集团,已是司空见惯。国有大法,家有家风。因此,我们任何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责任心,这不光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爱的港湾。做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一个父亲或者母亲,一个女儿或者儿子,包括任何一个有联系的亲人,都要用责任心经营这个港湾。家庭不睦,就要反思问题出在哪?儿女不孝、兄弟反目、夫妻疑忌、或任何一方红杏出墙等等,都有认真地总结一下,看属于谁的责任!然后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承担和纠正偏差。责任心是啥?责任心就是替他人负责。老人由于人生观、疾病等原因,可能对这个世界有不科学的看法,我们要理解。儿女们因年龄的原因可能沾染不良习气,我们要帮助改变。自己因工作繁忙可能心浮气躁,但对待家庭还要精心地去构筑。作为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有这个义务、责任是呵护她。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志向虽远大,但必须立于今,立于世,立于事。如果好高骛远,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展示,只想当红花,不愿做绿叶,事事都想不劳而获,你岂不是成了自私自利之人?责任心,是一滴水,虽不能与大江大海相提并论,但可以滋润一个人的心灵,可以唤起爱的风帆乘风破浪。

我们要明白,每一天都在为谁做事?不仅为自己、为父母、为儿女、为社会,而且为了心中的梦,即事业。省长、市长、县长、乡长、村长,作为管理社会的一级法人,他们的事业是维持某一领域的和谐。祖父、父亲、儿子、孙子、曾孙子,作为家庭的一代人的主体,我们的事业是维持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作为一个方面的带头人、领头羊,荣源于兴,辱源于衰。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集团、一个家庭,就要用责任心去维护和温暖这个组织。这不光是做好人,更是处好世的准则呢。

 

二、对待功名利禄要有平常心

我家的家谱里有一副古联曰:“五车功名在吾舍;一船利禄任仁得”。功名那怕是五车,也在于自己舍不舍。利禄那怕有一船,也只有由仁义来取得。

古代人,教育子女时讲求:“万船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光宗耀祖,荫庇三世,封妻荫子的传统封建思想绵延了几千年。追求功名利禄,使许多家庭与个人一生不幸。纵观古人,思考今人,为什么有的人对待功名利禄如此利欲熏心呢!我认为,主要是:一旦有了功名就有权势,有了权势就成了新贵豪门,与之相匹配的权贵们自然结成权力链锁,官官相互。一旦掌握社会资源就成为“一枝笔”,就成为一方“我说了算”的诸候,花天酒地,灯红酒绿,宝马香车……的富贵生活跃然于世,七姑八姨,三亲四戚均上光。清朝宠臣和绅在嘉庆皇帝上台后,被处决前说过一段话:“我虽死,但我活着时却享受了人间荣华富贵”。可见,过去人们追求的快乐和心态暴露无遗。

君不见,改革开放以来,倒下的一批批高官和名人都历历在目。如:管志诚、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等人,都因把持不住自己,走上了断头台。功名是水,利禄是水之波。我们从一个贪官犯罪历程上不难看出,他们对待金钱、权力没有一份难得的平常心,他们的欲望超出于法律和道德行为规则及准则,自然属于咎由自取。

作为一个人,无位位卑位尊,权显权微,都要以平常心对待眼前当下发生的事情。如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还是一本,自己孩子连个三本都没上,自己就愤怒不已,轻者一顿厉斥,重者拳脚相向。朋友才三十出头,就升到局长位置,几年间有车不说,房子买了几套,同学会上滔滔不绝的演说等现象,与自己仅是一个普通职员,房子靠借贷,出行靠自行车等相比,自己叹哀命运不公,常嗟怀才不遇。同事和自己一起分到单位工作,人家级别、职称、待遇各方面上去了,自己却上不去,只因人家有个当人事局长的二舅。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几年安排不了工作,也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干,可别人的孩子早成了公务员,都找了对象快结婚了,而自己的孩子根本没人提婚……。面对如此众多的社会矛盾,我们能以平常心对待吗?事情到了谁的头上都能静下心来吗?这似乎有些道理,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官、做大官,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关联。利益与集团,上层建筑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我们在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时都接触过。在这个世界上,同学、亲戚、朋友、战友、同乡……等关系不可排除,知人善任,唯贤是举,这个标准当属个人的选择,我们只能如此而已。既然我们不如意,我们就要以平常心看待不如意。社会分配原本存在不公,如城乡、工农、脑体等差别,国家提出了努力缩小差别,如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可喜可贺。追求平等是一个历史、社会问题,我们再不要怨天忧人了,要设法适应这个社会,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世事纷扰。

 

三、对待犯错误的人和低层人要有慈悲心

佛家讲,慈悲为怀。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伟人与凡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人由于出身不同,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命运也就炯然各异。对待犯错误的人,我们抱之以宽容心、悲怜之心。对于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我们持之以悲怜。这是和谐社会、和谐做人的一种高境界的人生观。我们所采取的方法论,所持有的处世做人哲学,客观地讲,都应该接纳这种思想。父母对于子女,施以慈祥和厚爱。上级对于下级,施以仁慈和宽容。虽然这个世界、社会已发展到如今这种文明化程度较高的地步,但是苦难和贫穷仍然有一定的空间存在。作为身份、身家过亿的成功人士,只要弱者有求于您,我认为您一定要不以各种借口而拒绝他们的请求。那怕是一杯水、一口馍、一元钱,总是一种心情。钱财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近,我阅读了《贝希托传》《林肯传》等人物传记后又明白:人只要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他们的价值将不朽。最难得的是他们拥有这种为世界、为他人服务的心胸。金钱,在某种程度而言,存在银行,放在保险柜,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是一种符号。如果不把这些钱用在社会、用在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身上,去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那么在我看来,仅仅只是一个悲哀而已。在这个地球上,贫富差异不应因爱心缺失而拉大,不应因阶级对立而扩大,不应因地位悬殊而无人去平衡。古人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今人讲:“与人为善,与己方便”,也是这个道理。慈悲之心,虽不能包容世界万物,但起码可以帮助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有钱、有权的人,不沉缅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以社会进步为己任,以他人幸福为牵挂,将慈悲二字化为行动,必将受到世人崇拜。

慈悲是一首诗,会品会读的人能从中揣摩出快乐、幸福。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序,在丰衣足食情况下,如果不转嫁这种财富,也就是不把她用了社会,那么财富将是一种累赘,是一种包袱。因此,我们要冷静地看世界,慈悲地观人生。富翁可以一掷千万,也可以一毛不拔。富翁可以择金如土,也可以惜财如命。在舍与得之间,只有你自己去把握。

近年来,讨论、研究、商榷人性的主题越来越庞杂,但我认为,还是以人为本为好。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无论你是革命的、反动的,或者积极的、消极的,甚或正确的、错误的,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为自己和他人构筑幸福的基础上,千万不能以已之幸福而让别人痛苦,而伤害这个世界。慈悲之心,人谓之为菩萨心肠。慈悲做事,人谓之济世度人。我以为关心他人,为他人做事,是一种幸福。善、真、美,常常区别于恶、假、丑的。无论什么学说,什么理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人间烟火与七情六欲。因此,我们在未来,在明天曙光初显的时候,必须持之以慈悲之心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云云众生。否则,冷血动物这个贬义词将赋之于你。

慈悲对于有深仇大恨的人而言,也可化敌为友。仇恨,来源于侵犯了自己的尊严,伤害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取决了掠夺了自己的领土。其实,当你复仇时,欲消灭仇人时,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心理太狭碍、自私、鄙陋?宽容吧,给犯了错误的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顶多百年而已。细细分析、静静观察、慢慢品味,你会觉得简直是一场游戏,是一次旅行,是一种体验。喜、怒、哀、乐、恐、惊、悲,酸、甜、苦、辣,充满了整个过程。大凡持以上所言三心的人,这个历程会闪烁着炫目光环,会喷薄着和谐之光,会感到这一生一世过得坦然而宁静。生前,不求众星捧月,大红大紫。身后,只求怀念不已,常常惦记。如何处好世、做好人,笔者所言仅是心灵感悟而已,尚望人们读后有所启迪和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