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祖庭,可以休矣

 

最近媒体报导了一则消息《1500年南京定山寺将重建》。其中提到:位于南京浦口的定山古寺始建于公元503年,禅宗祖师达摩一苇渡江后曾驻锡于此,是禅宗发祥地。该寺几度兴衰,这次将投资5000万元予以重建,特别是将塑一尊长53.1米、为世界之最的玉制卧佛。

中华盛世,造大佛、复祖庭,何其令人欢欣鼓舞,但这新闻,却令人疑窦丛生。

达摩是中国佛教中“箭垛式”的传奇人物。实际上早期史籍只提到他从南中国一路走到北传法,且由于当时“合国盛弘讲授”,佛教界对他的“定法”并不接受还“多生讥谤”。他在北魏四处游化,“一个流浪在中国大地上的南印度禅僧”,这才是他的真实面目。

而所谓在建康(今南京)与梁武帝会面,言语不合,然后一苇渡江的传说,须逮至九世纪才现诸文字,且越到后世越绘声绘色,只能用后人的托古造新来解释。

国人向来就有编造寓言的传统,因为本国人喜欢古乃至迷信古。编派古人、对古史进行再创造,进而让人心悦诚服地饮下旧瓶中的新酒,几乎成了每一代有所企图者的必要工作。

定山寺住持智光法师这样介绍:

……达摩见梁武帝不能领悟,便深夜不辞而别,梁武帝闻讯骑骡星夜追赶,至幕府山时,山壁突然闭合,夹住骡子,梁武帝叩头求天,山崖稍开,梁武帝勉强通过。后人把这条小道的两侧山峰称为“夹骡峰”,此岩壁上至今还留有“达摩洞”。梁武帝赶到江边时,天已大亮,达摩见有人追赶,便折苇渡江而去,这就是有名的“一苇渡江”。达摩渡江后便住在定山寺(引者注:后文提到是三年),至今定山狮子峰下有一处突出的崖石,被称为“达摩岩”……

这话实在令人目瞪口呆。试想梁武帝以九五之尊怎么会在没有随从的前提下出行?还要颇为滑稽地骑头骡子。更可怪的是,根据当时疆域划分,该寺仍在梁朝境内,皇帝老儿诚心到独身一人追达江边,何以一夜过后便听任达摩在自己治下连住三年而毫无举动?故事编得太拙劣了。

众所周知,传说中达摩面壁九年、创立禅宗、收弟子慧可等种种重要举措都在北方的少林寺。自唐宋以降,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是举世公认的。而定山寺,在禅籍中鲜少提及,即使提及时也和达摩毫无干涉。退一万步,就算达摩住过,他也没有在寺里有过什么作为,怎么能随随便便就谬称祖庭?如果达摩住过就配称祖庭,那么达摩足迹遍及中国,哪里轮得到定山寺。

新闻又说“禅宗作为佛教中最具中国文化和本土特色的一派由此在中国弘扬开来,而南京则是禅宗的发祥地。”照此逻辑,那我看就没必要重建定山寺了,应该重建梁武帝的宫殿才对,因为达摩与梁武帝的对话可是发生在皇宫里呀,梁皇宫才是“祖庭”!?

那么不提达摩吧,新闻至少指出“在《五灯会元》和《指月录》等佛教典籍中,记录了许多有关定山寺祖师的语录和禅宗公案。”可惜这最后一根稻草也站不住脚。两书中记录的禅宗祖师有几千人,但只有一位滁州定山神英禅师似乎与定山寺有点关系,此人只有一则公案行世,是沩仰宗的传人,沩仰宗唐末失传,明清时定山寺已是临济宗的据点,连师承关系都无法建立。

其实搞出1500年的历史、禅宗达摩祖师祖庭,乃至有个清代的碑比少林寺同题材的碑早都拿出来炫耀,说千道万,不过是“障眼法”的营销手段,醉翁之意是信众的钱包。好比喜立兹啤酒在广告中说“我们的啤酒瓶子是真正用蒸汽清洗过的”。它并没有说其他牌子的啤酒瓶不是用蒸汽清洗的,但是消费者却会在暗示下发生误判。

说起来,中国历史上总有些奇怪的情形会反复出现:一旦佛教大兴土木表面上开始繁荣得不得了时(例如三武灭佛前的佞佛狂热),一是内部真正的佛教义学却在走背反的下坡路,二是外部危机也马上要来震撼佛教了。值此53.1米的玉制卧佛开工之际,希望当代佛教的衮衮诸公们真的长点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