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慧皎大师

金兆年

    慧皎大师(497-554),浙江上虞人,南朝梁代高僧,著名佛教历史学家。
    大师进入佛门为僧后,博览群书,学通儒佛,专研佛学犹以戒律更为深入。曾住会稽(今绍兴)嘉祥寺,后驻锡绍兴宏普寺。大师平时于春夏传扬佛法,秋冬在寺专心著作。
    慧皎大师对宝唱大师所撰《名僧传》感到不够理想,“名僧”二字不太恰当,就于梁天监十八年(519)重新编写《高僧传》(称《梁高僧传》,计14卷,叙目1卷)。他认为把“名僧”改为“高僧”,更能表明所传的僧人是德行高超、可为人师表的比丘。传记的内容分为十门(类),(以“德业”为主而记载之)
(1)译经三卷;(2)义解五卷;(3)神异二卷;(4)习禅和(5)明律共一卷;(6)亡身和(7)诵经共一卷;(8)兴福、(9)经师和(10)唱导共一卷等。
    另有“序录”一卷(为第十四卷)。
    从东汉到梁初,共列高僧257人,附见者为200多人。收入《大正藏》第50册。
    《梁高僧传》中的立传,选择以德行高超为标准,并以史籍、地方志、僧传凡数十家为依据,其内容精粹,义理明确、条理清晰、文笔流畅、文采斐然,实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僧伽传”。大师所创立的“僧传体制”为后世所因循和效法,有深远的影响。
    至唐代道宣法师编写《续高僧传》(又名《唐高僧传》,665年完成);宋代赞宁法师与弟子显忠、智轮两位法师编写《宋高僧传》(30卷,982-988年完成);明代如惺法师编写《明高僧传》(8卷,1617年完成),各代的僧传体制,均以慧皎大师的《梁高僧传》为范本,为主要依据,影响甚大,确立了后世僧传书籍的典型,又对研究中国历史,和当时政治、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等均有参考价值。
    《梁高僧传》分为十门,1~3卷为译经僧,如摄摩腾大师等35人,摄摩腾又名竺摩腾,系古印度人,和竺法兰大师在白马寺译出了《四十二章经》,为译经之始,值得一提。4~8卷为义解僧,如朱士行等101人。9~10卷为神异僧,如佛图澄大师等20人。第11卷为习禅僧,如僧显大师等21人。明律僧慧优大师等13人。第12卷为亡身僧,如僧群大师等11人,以及诵经僧昙遂大师等21人。第13卷为兴福僧,如慧达大师等14人,与经师如帛法桥大师等11人,及唱导僧如道照大师等10人之传。第14卷为“序录”,是作者的自序和本书的总目录。此外,又收录王曼颖与君白(为大师的别号)两人往返的文书二篇。
以上十门自第6亡身到第10唱导,集录直接度众命致力于教化之传,为本书的特色。
    梁大同六年到太清元年(540-547),江州刺史湘东王萧绎,曾向大师征用资料,可知他是一位颇有声望,众慕博学多才的高僧。
    大师除《梁高僧传》外,尚著有《涅槃经义疏》10卷和《梵网经疏》3卷,可惜已遗失不传于世了。
    至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因避侯景之乱,驻锡江西九江溢城,次年二月逝世,终年58岁。
    在国外如日本的学者,山内晋卿的《高僧传研究》中介绍了中国佛教历史学家慧皎大师,刊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又日本学者牧田谛亮编著的《梁高僧传索引》,也介绍了慧皎大师的传记,可说在国际上也著名,占一席之地了。
    总之《梁高僧传》是我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僧伽传”,在体制上为佛教史学纪传体奠定了基础,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名著,也如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历史著名《史记》一样,均受到中外人士共同关注,有研究价值的佳作,对国内外有深远的影响,可说是中国的骄傲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