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饮茶
我爱茶,所以也爱饮茶。
自从孩提时,我就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九岁那年,我和几个调皮的孩子从屋后的山坡上,挖回几株青青的小树苗,回到家里,妈妈吃惊地说:“孩子,你们怎么把茶树挖来了,快把它拿去栽上……”哦,是茶树?我好奇地问:“妈妈,茶树很希奇吗?要它有什么用啊?”此时妈妈“嘿嘿”地笑了,然后收回笑容,严肃地对我说:“傻孩子,茶叶可以沏茶,喝了它不但可以解困提神、调和身心,而且还能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呢……”从此我就对屋后的那数十株茶叶树关爱有加,并用篱笆把它们围起来,还经常给它们施肥、浇水、剪枝。
以后的日子,我不仅学会了种茶、采茶和炒茶的一点技术,而且还积累了沏茶、品茶和保茶的一些经验。回头想想,我已经和茶一起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并且成为至交。茶是我生活中的必需品,并把它列为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之中。每天早上起来,空腹一杯茶,已经成为我每日生活的第一件事,当然每日三餐后也离不开要饮上一杯或多杯,长期以来,沏茶、饮茶便成了我每日必备的功课,如果用“将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来形容,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我和茶,茶和我,情有独钟,不管是云南的普洱茶,还是广东的乌龙茶;不管是杭州的龙井茶,还是海南岛的苦丁茶;不管是安溪的铁观音,还是苏州的碧螺春;不管是湖北恩施的玉露,还是安徽黄山的毛峰……或早或晚地与我相识、相知并相爱。当然,也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茶。
无论茶的档次高低、色泽何样,旦是茶者,我都爱饮,并且如痴如醉、三碗不过岗。我虽然长期饮茶,却不知茶文化的真正内涵。直到我出家以后,查看了大量有关茶的资料,才知道饮茶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高雅的文化,一种富有禅意的文化,望有平日好茶者,当悉心研究。
饮茶重在品,贵在闲,品茶不同于喝茶,喝茶一般是水温低、速度快,不但不能品出其茶的原滋原味,而且也体会不到那种品茶时的雅兴。沏茶用水也有讲究,水是茶的色香味的体现者,水质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茶的颜色和味道,一般以井水、泉水和溪水等自然水为最佳,但必须说明,在沏茶时,一定要用开水泡,水若不开,则味道欠佳,有害身体健康。在饮用时,也需温度稍高,这样慢慢的饮,才能品出其茶的真正味道。品茶的环境也要适宜,否则将会败兴,故饮茶的环境宜清、宜静、宜闲、宜空,而不宜忙、不宜闹、不宜急。故明代著名的水墨花鸟画画师徐渭先生说:“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静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
饮茶的环境不仅要适宜,而且饮茶的伙伴也不宜多,因为饮茶以客少为贵,客多则闹。所以有好茶的文人说:“共饮之友,宜少不宜多,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又说:“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由此方知,饮茶有许多讲究,今略知一二,整理成文字,以便好茶之朋,作为参考。
茶是一种健康的高档饮料,不含酒精、色素等化学原料,自古以来,茶叶以其芳留众口,香飘四海的独特功效备受大众的喜爱,成为男女老少、文人雅士的生活饮品,一时各地的茶馆林立,茶室飘香,富有幽默、传奇色彩的茶室招牌也高高挂起,如“刘罗锅茶馆”、“一品香茶室”、“文明台茶楼”等。
茶不仅是人们所喜爱的上等饮品,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古人言:“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热解痰,令人少睡……”总之,茶之用,可品饮,可疗疾,可为茶肴,无时不有。
饮茶不仅可以涤热清痰、醒脑镇痛、明目养神、消食利尿,而且还能修心养性、解忧除闷、提神去烦、入佛悟道。饮茶的益处颇多,所以我一直以茶为友,嗜茶如命。
我爱茶,所以也爱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