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寒山寺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寒山寺位于苏州城正西,两地相距不远,我趁便游览了这两处名胜。

据说,虎丘原名“海涌山”,本是海中涌起的一座山。春秋时吴王夫差之父阖闾,与越王勾践战而伤指,死而葬此。三日后,有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唐代避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讳,更名“武丘”。后来恢复旧名。

虎丘最早成为名胜,大约在东晋。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兄弟在此修建别墅,后来舍宅为寺。到北宋时期,于此创云岩禅寺,并于虎丘山顶,建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一座,共七层,高四十七米,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苏州城的标志。

其实,虎丘风景区是"虎丘""剑池"的合称。传说干将、莫邪夫妇为吴王铸剑,三年不成。莫邪见丈夫不能如期完成任务,就投身入熊熊炉火之中,干将因此造出了锋利无比的雌雄双剑。虎丘山下,有一巨石,中分为二,其缝宽约二寸,真如神工鬼斧劈过一般。上镌三个富有篆隶笔意的红色行楷大字“试剑石”。据说,这就是干将试剑的地方。上行百余步,有一大池,呈新月形,吴王阖闾寝宫即在大池下面。《史记集解》引《越绝书》说:

阖闾冢在吴县昌门外,名曰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桐棺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之剑在焉。卒十余万人治之,取土临湖。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曰“虎丘”。

七十年代初准备发掘阖闾陵墓,曾将剑池水抽干,一高大墓门即显现出来。但发掘此墓必将对名气极大的虎丘名胜、特别是虎丘塔造成危害,故考古计划被迫中止。如果将来条件成熟,我想,打开阖闾寝宫,必将产生震惊世界的新发现。也许,闻名世间两千多年的专诸刺王僚的“鱼肠剑”,可以带着它的闪闪寒光,重见天日了。

虎丘山顶的云岩禅寺,旧时为东南一大丛林,庙貌宏壮,宝塔佛宫,重楼飞阁,盛极一时,是宋代“五山十刹”之一。宋人方仲荀曾写下“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的名句,描绘出虎丘塔高高屹立、山藏寺里的特色。苏东坡也曾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自古及今,箫鼓楼船,无日不有;登临之人,岁无虚日。到明清时期,由于苏州棉纺织业日益发展,虎丘一带出现大量染房,河流池沼也变得污浊不堪,既不能洗物,更不能饮用。于是附近居民与山上僧人纷纷呼吁、积极奔走,政府明令严禁在虎丘设立染房,以保护水质和名胜古迹。并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将“禁染令”勒石于虎丘山门内壁,额曰“永禁虎丘染坊碑”。历经数百年,约一千五百字的碑文已多有漫漶,但此七字却清晰可辨。据专家说,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之一。而今云岩禅寺已不复存在,唯虎丘塔屹立如故;山上养鹤涧、冷香阁、孙武亭、通幽轩、海涌桥诸古迹尚存,林木葱郁,遍山花草,山清水秀,一派生机。抚今思昔,我想,这美好的一切不能不说来自于古人的福荫啊。

距虎丘数里的寒山寺,在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公元502519年)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太宗贞观初年有寒山、拾得二高僧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遂更名“寒山寺”。宋太宗太平兴国初,节度使孙承佑曾建七级佛塔,元末塔寺俱毁。明太祖洪武年间重建寺院,英宗正统年间苏州知府况钟再次兴复。清咸丰十年全寺被毁,宣统二年巡抚程德全修复,额题“古寒山寺”。

寒山寺很小,面积只有三亩,但大殿、藏经楼、碑廊等一应齐备。寺外河流映带,枫桥高耸;寺内曲槛回廊,绿树黄墙,很有些唐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所描写的意境。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在一个秋夜泊舟枫桥。夜半时分,月儿已沉落下去,树上的栖乌因月落前后光线的变化而啼鸣。繁霜暗凝,渔火点点。诗人愁眠舱中,忽而听到西边一里外的寒山寺里传来的悠悠钟声,更显出秋夜的深永与清寂。诗人不由得愁思涌动,遂口占: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此,寒山寺因脍炙人口的张继诗而名扬四海,千古传诵。

现寺内供有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罗骋所作的寒山、拾得二位诗僧的画像石刻,并嘻笑见神的一对塑像。《枫桥夜泊》诗原有明代书画家文征明书碑,后历经沧桑,漫漶不清;清末,由当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的祖父、大学者俞樾补书重刻。寒山寺那口明朝嘉靖年间铸造的巨钟,战乱中流入日本。清末重建寺院时,日本友人摹铸唐式青铜乳钟一口,送归寒山寺,悬于大殿左侧。殿后另有一清末所铸大钟。每当除夕夜半,数以百计的日本客人聚于寒山寺,参拜听钟。那一百零八下古刹钟声,便同张继那首绝句诗一起,悠扬回荡在寒山寺,回荡在枫桥,回荡在苏州,回荡在每个海外来客闭目遐想的神思之中。

漫步于寒山寺古寺的碑廊中,抚摩着《枫桥夜泊》诗碑,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大唐王朝确实不愧为一个诗的王国,诗人张继因羁旅客愁而随口吟出的一首小诗,竟使寒山寺诗韵钟声,传播中外;一千二百年后,仍令我等芸芸众生,不远千里、万里,慕名来游了。还是寒山寺的一副楹联说得好:

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幸有名贤来作主;

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