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之畔灵山寺
南北
八月下旬,灵山寺的年轻住持刚延法师,邀我去寺中小住。我正欲寻一远离尘嚣,山青水秀的地方,静一下心,写点东西,于是便欣然前往。
自郑州驱车到洛阳,在洛阳拜望了因病住院的绍梵老和尚。他是释源祖庭白马寺住持,也是灵山寺的老方丈。恰老和尚的另一弟子,原九华山佛学院的教务长刚晓也在洛阳养病,又看望了刚晓法师。而后再从洛阳逆洛水西行,约60里,抵达宜阳县城,再由宜阳城向西15里,便到了灵山脚下。下了车,仰头南望,但见层峦叠嶂,松柏蓊郁。最近处的山峰,错落起伏,宛如凤凰展翅一般。灵山寺╠╠有着千年历史的豫西名刹,就隐在半山之中。
自山下到灵山寺有新修的梯道,可直达山门,但我选择了一条蜿蜒的小道上山。不多时,来到一面崖壁前,我不由停下了脚步。这里的崖石与别处不同,只见整个崖壁状如蜂巢,呈黄褐色。这种石头,在一些人家的厅堂之中,时可看到,多是盛在器皿之中,作为景观,称上水石。想不到在城市中十分稀有的东西,却出自如此壮观的山崖上。刚延法师说,这上水崖有五百多米长,三十多米宽,是灵山景区的一道重要景观,也是灵山古八景之一,名“庆云洞布”。
经上水崖向上西行不久,突闻淙淙流水之声。循声而去,见一清澈小溪,自涧石林木中蜿蜒而下。有两个像是当地的小女孩,正在溪水中嬉戏呢。这溪水的源头就是灵山寺边的凤凰泉,四季常流,终年不断。沿着溪边小路,不一会儿,便看到了灵山寺的山门。
这是一座依山傍水,座南面北的古刹。山门前是新修石台和通向山下的梯道,楼阁式的山门上方,有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的“灵山寺”三个大字。门楼四周悬有古钟,秋风乍起,钟声远扬,让人感到一种古朴、幽静和庄严。清代吕宣曾写道:“未到灵山寺,遥闻钟磬声。楼台环翠幢,云树接花城。马度危岩怯,人盘曲蹬行。入门尘虑绝,先问比丘名。”
进山门不远,便是明朝硬山顶式的天王殿。由此向南十多米,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飞檐歇山顶式的中佛殿。殿内画梁雕栋,繁榫交错,虽历八百多年风摧雨侵,却依然坚固挺拔,风姿不减。中佛殿前有一棵银杏树,高20米,树围3米。树前立有木牌,上书:此树据专家考证,树龄在千年之上。但看此树,却依然苍翠盎然,映衬得整个寺院更显古色古香,幽深灵秀。
在中佛殿前,恰好遇到绍梵老和尚的弟子、现任灵山寺住持刚延法师,于是法师热情地带我参观了古刹的建筑和景观,并热情进行了解说。由中佛殿再向里走,便看到灵山寺的主建筑--金代大定三年建造的大雄宝殿,雄踞在一青石高台之上。该殿屋顶全部用翠绿色琉璃瓦和飞禽走兽镶嵌而成。阳光照耀之下,金碧辉煌,耀眼夺目,在整个寺院中显得高大突兀。殿前有拱型石桥一座,幽池二方。凤凰泉水经由桥下池中,环绕寺院后出山门而流泻山下,成为溪流。池水之畔,有佛塔,碑刻10余尊。其中六朝七级浮雕佛塔尤为珍贵。不少游人香客,都走上去以手加额触之。据说,这是永祈平安之意。殿内迎面是一排明代泥塑佛像,情态细腻,栩栩如生,至今保存完好,这是连故宫博物馆现存的明代泥塑也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大雄宝殿之后,是一道碑墙。在这道碑墙的两面,共嵌有历代名人的题咏诗文碑刻28幅。其中明代叶秉敬的行草《灵山酌水赋》,笔法豪放遒劲,别有神韵,堪称书法艺术中的珍品。碑墙之后,是一个独立的幽静院落。院内梧桐浓荫蔽地,几株木槿透出缕缕花香。紧靠山崖座南面北的是木质结构的藏经楼。藏经楼分上下两层。上面是藏经阅经之所,下面是方丈室。藏经楼的东西两侧,又各有一座两层的厢房楼阁。西厢房下层是祖师殿,供奉着河南已故佛协会长净严上人和灵山历代长老的庄严法相。刚延法师指着正在装修的一层楼房说:即将创刊的《灵山海会》编辑部和佛学图书室,也将设在这里。不久,这里将成为一个佛学研究和文化传播的场所。
随刚延法师 入丈室。一杯清茶。刚延法师说灵山寺从现存碑石及县志中的记载是金大定三年建的,但未载明是创建还是重建。但宋代司马光就题写过《灵山寺》和《灵山寺流泉》等诗,据此推算,灵山寺应在北宋就有了,甚至可能还在北宋之前就已存在,可谓千年古刹。
灵山风景之中,最为驰名的便是凤凰泉。凤凰泉又名灵泉、悬泉、凤泉等。刚延师因事务繁多,不能分身,便让侍者带我去看凤凰泉及寺后山上的千亩鸟柏林。从东角门出去,约十多米,便见一池深潭。旅游部门为保护此景观,新砌了石壁围栏。凤凰泉历史悠久,或者寺院便是因泉而建的。白居易曾有诗题咏灵山流水:“泉喷声若玉,潭澄色似空。练垂青幛上,珠泻绿盘中。溜滴三秋雨,寒生六月风。何时此崖下,来作濯缨翁。”
自凤凰泉向山上南行不远,有一老母洞,供奉有民间传说中的老母像。自老母洞再向南行,在翠柏掩映之中,是一片塔林,为灵山寺历代高僧圆寂后的归葬之所。现存砖塔17座,它们记述着古寺的沧桑变迁。据说,这样的佛教塔林,在全国也仅存六处。过了塔林,便是秀丽天成、葱茏碧透的灵山了。
我谢了侍者,让他留在山下,便独自向山上攀登。到达山顶,在山风中站定,但见四周群岭似翠,山前洛水似练;田畴成方,村落点点。不由人生出“此即周游上界通”的感慨来。俯身下望,满山的鸟柏,不知有几千万棵。据说这种柏树若用锯解开,断面上的纹理酷似各种形态的小鸟,或飞或眠或鸣,不一而足,妙趣横生,是十分独特稀有的树种。
山风乍起,绿涛汹涌,在绿涛之中,又似有千百只鸟儿在和鸣。自山上回望灵山古刹,已完全隐在绿涛之中,只有那悠远的钟声,不时自风中传来,似在向世人及群山昭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