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刊登唯识学专栏

《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改版,改版后的第一期刊登一组唯识研究论文:

1、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研究员林国良的《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上的重要变化--〈解深密经〉与〈成唯识论〉三自性理论之比较》。

2、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东方室副研究员、哲学博士周贵华的《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缘起思想之特质》。

3、山东大学宗教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孔祥玲的《“唯识观行”与思惟结构之改造》。

4、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学院、哲学博士孟领的《唯识三性说源流探微》。

5、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徐东来的《唯识种子断论》。

《上海大学学报》并配发《编者按》如下:

本栏为一组佛教唯识学研究论文。唯识学是中国哲学史和佛教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体系之庞大、范畴之丰富、学理之严谨,在传统学术中并不多见。对唯识学的研究,虽在唐代和近代有过短暂的热潮,但终因其难度过大,而长期显得较为沉寂。目前,此领域中已出现了一些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许多学者(包括已毕业和在校研究生)也将研究的视野投入到此领域,研究力量正在集结。本组论文正是这些最新研究的一部分成果,主题包括唯识哲学、唯识思想史、唯识宗教实践等方面。希望此组论文对推动唯识学研究能起到相应作用。

《上海大学学报》今后拟不定期推出唯识研究专栏论文。如条件成熟,在2006年下半年还将刊出一组论文,欢迎有关研究者赐稿,尤其欢迎将唯识论与佛教内外思想(包括西方现代哲学和人文科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