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闲事萦心田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不需要、有些甚至是不应该常挂心间的。都是些什么事呢?概言之:闲事。北宋诗人张詠《与进士宋严话别》,为了“不教离恨上眉多”,提出了“莫将闲事萦心田”的劝喻。其实,岂止消解离愁别恨,有许多的理由和原因,都叫我们“莫将闲事萦心田”。
所谓“闲事”,都是些什么事呢?相对而言,当然就是“正事”以外的事了。你应该做的事情以外的,在你认为不应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事,那些让你“不得开心颜”的事,使你烦恼的事,或是打扰你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事,都可以归入“闲事”一类。“正事"以外,一个人,难免遭逢一些闲事,而闲事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会悄悄地溜到你的心中,然后爬上你的眉头,侵蚀你的肌体,毁坏你的身心。闲事的这种负面效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身心都承载不起的。
总结生活的体验,闲事莫萦心田,实战的作法是“驱逐”,防范的措施是“遗忘”。总而言之,我觉得还是张詠的这句话说得好:“莫将闲事萦心田”。正确解读这句话,我认为关键在一个“萦”字。闲事谁没有,你能不让它缠上你,也别搁在心坎上,首要的就在于"遗忘”。你善于遗忘吗?同记忆一样,这可也是一种本领。爱因斯坦遗忘了市俗的衣着和穿戴,才有了他相对论的建立;居里夫妇遗忘了给客人设座,才有了她们关于镭的发现;苏东坡遗忘了他贬谪黄州的身份和处境,才给我们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样叹为观止的篇章;还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也大致是这样得来的。因此,在你弄清楚你应该做什么以后,你可能就会不明不白地遗忘了你应该遗忘的那些闲事。或许,你不要做什么,你只要愉快地生活,过得舒服就行。真这样了,你其实也就已经遗忘了那些烦扰你的不愉快的事情——那些个“闲事”。这结果的冲击力直接使那些使尽浑身解数也把闲事挥之不去的人能够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遗忘是福。此“福”何在呢?告诉你吧,至少有这么一点:睡觉不会失眠。
那么,有了闲事,又如何驱逐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谈话:“谁没有点犯愁的事?像一出戏没演好,观众叫倒好;分份拿得少了;领导批评了;跟老婆吵架......每逢心头犯堵,我就轻轻念道:‘去吧!’于是心里就平静了。”咱们也试试。
站在功利的角度讲,闲事莫萦心田,是要腾出心田的最大空间作有效的使用。大而言之,有道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的心田是被评价为最宽阔的了,所以它的最大作用能够“撑船”。当然啰,宰相的肚里没有吃喝拉撒的“闲事”,也应该是没有人际纠葛的闲事才是。比如清代诗人何绍基,他在京为官期间,家人曾要仗他之势与邻居争点屋基地。何绍基嫣然一笑,修书一封:“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何绍基的“肚里”,是能够“撑船”的。还有唐代的狄仁杰,在他得势的时候,武则天曾问他,过去有很多的人说你的坏话,你要不要知道他们是谁?狄仁杰说:“不愿知僭者名”。这时狄仁杰的“肚里”,也是能够“撑船”的。但是那些还有“煮豆燃豆萁”之虑的,就不是“撑船”的事情了。
至于老百姓的“肚里”,就不要希求什么“撑船”的了。你不是什么“容(纳)”的问题,是少装一些闲事进去的问题,是“肚里”有了闲事能够适时排遣得了的问题。我以为,这才是咱小老百姓们应该修炼的本领。
《战国策》上说:“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我们知道,《战国策》上讲的,都是“大人”做的“大事”,尚有“不可不忘者”,凡夫俗子,还有什么是可以事无巨细耿耿于怀的呢?当然,难免的是,日常生活中,确实又有很多的琐事会缠绕着我们每一个人,有的,一辈子纠缠在那么几件细碎的琐事中就把光阴给打发过去了。本文无力探讨外界的因素,只好停留在内心世界“闹革命”了。“心田”嘛,是自己的,应该是自己作得了主才是。
不管是内的原因也好,外的因素也罢,不为闲事缠绕,或是能够排遣得开去者,都是一种莫大的技能,从本质上讲,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只有人格力量强大的人,才可能作好自己内心世界的主人。
我不习禅,我只是想借用一下这份资料,它说的是:宋朝有个叫无门慧开的禅师,特别为一个叫云门的禅师信奉的“日日是好日”写了一首据说是传诵千古的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张詠与无门慧开,我不知道谁抄袭谁的,或者叫,谁“化用”谁的,或者“英雄所见略同”吧,或者,是张詠,暗参禅机。话扯远了。还是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来,我们需要的,其实就那么一句话,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