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桥

编辑先生:

我看了十二期《“梁端”小考》这篇文字以后,觉得这是一场文字误会。“梁端”就是白话的“山上”。所谓“下梁端”就是从山上搬到山下住,这很明白。

我的朋友在山里住,我也在山里住过,所以对山里人的口语特别熟悉。山里人称山为梁。“南梁、北梁、梁东、梁西、梁前、梁后”,这是山里人的口语。“梁端”就是山上头,这是文人笔墨下的名词,山里人的口语中是没有的,以致于造成了误会。比如“高入云端”这句话就是高到云彩里面去了。“云端”是云上,“梁端”就是山梁上,这不是地名。

                          卢守忠

刚晓法师慧鉴:

谢谢您转来读者意见,这位读者尽管为我们解决“梁端”的命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这种说法太不严谨。

第一、关于“梁端”的命名,早在印顺法师著《禅宗史》时,便有定说。1996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石头希迁”会议时,杨曾文先生私下里对我在“梁端”地名的异议上,便指出过:应当按照印顺的说法。因而,哪能不着重考证一番呢?因这个地名的厘清,有利于弄清希迁的禅教活动地域。第二、这位卢先生虽然提出了“山里人称山为梁,‘南梁、北梁、梁东、梁西、梁前、梁后’”之说,但毕竟不知此说流传于那个具体的地域,况且,希迁是中唐时期的人,现在去当时已经有1300年左右了,语言的历史变迁亦非当日。更何况语言(口语)的流行还存在着严重的地域性特点(南北之间,等于异域),在漠视了语言的时间与空间差异的前提下,妄下结论,显得不严谨。

敬颂

          法安

                               蔡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