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泉往事沉钩
乔文博
巍巍翠峰之下,幽幽古寺之旁,凤凰泉一汪碧水,让无数游人驻足留连,也让文人墨客费尽吟哦。
“渐闻林下飞泉鸣,未到已觉神骨清……寒声淅沥入干髓,乱影飘萧动毛发……碧玻璃色湛无底,想象必有虬龙蟠……岸旁修竹窬万竿,飒飒长含风雨气”。这是司马光的诗句,在他的想象中,深碧无底的凤凰泉内,必有虬龙蛰居,随时可能腾出泉上,呼风唤雨,以致岸旁的万竿修行,也在飒飒作响,长含风雨之气。
“阴阴修竹静,下有神龙宅。泓澄一亩泉,黯黯万古色。倏然改瞻视,异物如不隔。萧萧毛发疏,伫立动神魄。”张耒夜宿灵山寺,徘徊凤凰泉畔,他想必记起了司马光的诗句,于朦胧夜色之中,“倏然”看见了“异物”,乃至毛发疏动,神魄惊悸。
司马光与张耒同为宋代文学大家。司马光寓居洛阳15年,于编撰《资治通鉴》之余,流连宜阳山水;而名列“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曾任寿安县尉,灵山胜境更倍受其青睐。写到凤凰泉,两人异口同声,一个说“必有虬龙居”,一个说“下有神龙宅”,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渲染凤凰泉的神秘灵异。
景因人名,在众多文人墨客的推崇渲染之下,凤凰泉成了灵山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也成了寺僧延客和官员会友必然光顾的场所。
明弘治9年(1497)扬州人胡献因触怒朝中权贵,由御史左迁宜阳,这位颇有些来头的知县不仅精于文墨,而且也很精于治理。《县志》上载他“强者畏威,弱者怀德,摘奸发伏,盗贼不敢入境”。主政有方的人,往往也是活得潇洒的人,这位知县常有余闲光顾僧院,他见凤凰泉“其形地设,其秀天成”,遂于“寺之泉南为亭三楹”,以博“醉翁之乐”。自此开始,历任宜阳地方官多有效胡公之举,或建亭设轩,或凿池引水,经营于凤凰泉者。嘉靖17年(1538),尹中丘公重修凤凰亭,万历20年(1584),知县何其智改“凤凰亭”为“翳然亭”以取其“水木交翠之义”,同时“复于梵左造凤仪一轩,凿以鱼池,环以青篁,引泉水襟绕”。何其智为河北固安人,据《县志》所载,这位知县大人“为政平恕,任九年,以卓异升户部尚书”,应该说这位在宜阳任职时间颇长的知县,亦颇有功于灵山旅游开发,在他的治理下,凤凰泉畔有亭有轩、有竹林、有鱼池、可谓诸景齐备,其效果正如他自己在《翳然亭记》中所写的那样:“灵山胜概益增,锦屏且拱而揖之矣。”
“轩”的作用与亭相似。都是园林中观赏性的建筑,在建筑形式上亦较为自由轻盈,但体重要大于亭,可建在水边,亦可隐于半山,呈开敞形。亭仅供游人观景小憩,而轩中往往陈设几案,供人喝茶、下棋、题字、作画。何其智所建之凤仪轩,看来也并非初创,何自己在《翳然亭记》中曾追叙其动因:旧制亭榭,以备游观,凡名公巨卿之所咏,骚人墨客之所述,浃于间壁矣。何不过是增其旧制加以美化而已。
凤凰泉畔,有亭有轩,不仅是寺院近旁游客休闲之所,也是文人雅士燕集会文之所,遇有重要宾客,往往也是地方官员接待宴宾之所。灵山寺碑刻中有两则记载凤凰泉畔接待的盛事的。一则是《凤凰亭翟公竹记》,作者为董相(生平不详),记载了嘉靖37年(1557),县令卫心(山东阳城人),宴请“巡道陈公于凤凰亭上”的情况,出席作陪的有宜阳名社翟文(曾任陕西延安府训导,山东商河县教谕)等人。另一则是明代河南府尹叶秉敬的草书碑刻,记载了万历四十年(1612),县令牟道行(山东栖霞人),邀请“汝州刺史,列县十五令尹”游灵山并于泉畔“次第豪饮”的情况,由此看来,把凤凰亭、凤仪轩呼之为接官亭、接官轩也未尝不可。汝州的风穴寺里,主殿右侧单独建一小院,院门匾额上“接官厅”三个大字赫然在目。数年前笔者曾亲访风穴寺,“接官厅”院落已整修一新,且陈设华美。看来,寺院接官是古已有之的定例。
事实上,寺院接待过往官员和游客旅人,自古以来就是除官方驿站和民间旅舍之外的法定场所之一。最初,寺院接待的是外帮僧人和国内游方僧,后来一些豪门贵族参佛祷祝后也留宿寺舍,虔诚的香客和远行旅人自然也以投宿寺舍为便利之途。寺院所在,多为环境清幽之处,加上房舍雅洁,也是官员寄寓休闲和士子攻书的理想地方,更是墨客骚人吟风弄月的理想地方。固而,一般寺院除专辟净室、精舍以接待客人之外,多数也建有园林休闲景观。凤凰泉畔,茂林修竹,山光水色相映,正是一处绝好的休闲场所。清乾隆年间,宜阳知县杨大昆曾将凤凰亭改造为息机轩,他在《息机轩跋》中这样解释命名缘由:“易亭而轩,更名息机,诚以水碧山青,林深树静,鸟语梵音答响,天光云影无痕,往来游客,小憩于此,恍入辋川图画,不觉身世之两忘,而机心机事都付之行云流水间也。”机心者,经纶世务之心也,息机就是消除尘虑,舒缓身心,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旅游休闲的目的之一吗?
灵山也有古八景之说,其中涧号鸣泉、翠亭息机两景均以凤凰泉为核心。诗僧性彻曾有诗咏其神韵:
涧号泉鸣
只有寻源把杖摇,涧深曲曲路迢迢。
忽听海涛撼山岳,闲看清流过石桥。
翠亭息机
可可一亭四面山,山间无路亭也闲。
偶逢过客潭留影,浓翠拥来不能关。
1999年,宜阳县政府曾对凤凰泉进行了疏浚和硬化,但因种种原因,凤凰泉周围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治理,低劣甚至违章建筑时有出现。灵山新一轮开发有望于年内启动,但愿“涧号泉鸣”、“翠亭息机”等美好景观不再仅仅是往日黄花。
参考资料:
1.《重修凤凰亭记》、《翳然亭记》、《凤凰亭翟公竹记》、《息机轩跋》、《灵山酌水赋》,以上均见于民国十年《宜阳县志》。
2.司马光《灵山寺》诗,张耒《宿凤翅山悬泉寺》诗,以上见于《灵山寺志》。
3.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三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