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我喝茶向来都是“牛饮式”的,朋友笑我什么好茶都给糟蹋了。生平第一次见识“品茶”,还是和一次上当受骗有关。那年去旅游,见识到江南秀丽的茶小姐表演的茶道,用极小的杯子请游人品尝,优雅之极,禁不住诱惑花二百多块钱买了一斤。回到城里,才发现所谓的上品好茶,不过十几块钱一斤的便宜货。不觉哑然失笑。
现在在成都求学,成都的茶坊极多,一条街上随便走走便可以发现好几家,档次高低不一。成都人管喝茶,叫“吃茶去”,这成了朋友间相约去玩耍的口头禅。茶坊也就成了聊天、搓麻、休闲的好去处;若一个人抱本书去,沏上一杯茶,那么一个下午就可以在茶香与书香的熏陶下悠然度过。渐渐地就爱上了茶,喜欢上了吃茶。读书渐多,才发现茶中有历史的积淀,有文化的内涵,更有人生的品味。
讲到中国茶道,首先必想到陆羽,这位中国茶道的开山祖师在《新唐书》中有传记,被列入“隐逸”一类,书中说他在文人茶友的聚会上,常常若有所思,旁若无人,有时干脆悄然离席。其日常生活在俗人眼中完全像个疯子:有时大笑,有时狂呼,有时奔走不停,他自己却全然不觉。或者正是“茶圣”这种率性、天真的性格,才使得中国茶道一开始就具有了清澈透明的灵性吧。据说抚育他成人的智积禅师因烹茶之名被召入宫。时间久了,他很想念陆羽。陆羽奉诏入宫后,事先没有通告禅师,而直接烹茶相奉。饮茶后,双目失明的老禅师突然惊呼:“我的徒儿来了。”╠╠这已经是一种境界了,透过疏桐细雨、翠叶清香,师徒俩感悟到的茶味是同样的清雅和谐。
已故的赵朴初老人曾经为《茶与中国文化周》写过一首诗:“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其中“吃茶去”乃一著名禅宗典故。清代《广群芳谱·茶谱》曾记载,有僧到赵州,赵州禅师问:“曾到此间么?”僧曰:“曾到。”赵州曰:“吃茶去。”又问另一僧,答曰:“未曾到。”禅师又曰:“吃茶去。”院主不理解,问和尚:“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曰:“吃茶去。”赵州当时号称“赵州古佛”,他八十岁犹行脚参访,留下许多禅门佳话。对此则“吃茶去”的公案,宋代龙门佛眼禅师曾有颂云:“赵州一碗茶,验尽当行家。一期虽好事,争免事如麻。”说赵州禅风于极平易处有陷虎捉龙的手段。一句“吃茶去”显示了禅师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作派。
吃茶日久,在茶中也慢慢品味到许多人生况味。宋代词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垂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到了老年再听雨,却只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了。三时听雨,况味大异,非雨异也,心境不同。品茶亦然。少年时光,如雨前毛尖,虽亮丽青新,至清至纯,但三遍水下去,便了然无味了;青壮年时期,如雨后春茶,香气浓郁,至刚至烈,然不免涩味太重,含蓄不够,也是三道水下去,便寡然无味了;老年时光,如春末之茶,始尝微苦,却是过后生津。且经泡,得几壶水下去,那味儿才慢慢变淡。
这种见惯风雨的冲淡、平和,才是人生的至味啊。
坐下喝杯茶
曾经有机会到西藏去旅游。在拉萨小憩之后,和几个朋友在一个游牧部落住了一个多星期。回来后时时翻看当时拍摄的照片,从相机镜头所转呈的画面中,每次都深深地被藏族人对大地对自然的虔敬、被他们奔驰于草原的潇洒旷达,以及这两种特质相互交融所展放的生命情怀所感动。这些照片唤起的似乎是一种久违的人对心灵故乡的渴望和追寻。
铺前盛好一杯奶茶,好让人们醒来时就能享用,然后到帐外拣拾可当燃料的牲畜粪便,挤牦牛奶……。等一切都处理就绪,才回到那终日不熄的炉边,为自己斟上一杯温热的奶茶,静静地喝着。一切都平常而理所当然。在晨光初曦中,看着主妇端碗喝茶那安详平和的容颜,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种感动伴随着那一瞬间的定格,在归来后竟常常在我心间荡漾起温暖的回波。
是啊,好好喝一杯茶!这是生命中多么踏实与真实的时刻,是多么宁静与安然的体验,是多么美妙的当下。
生活中,我自己是茶杯不离手的,手边如果少了那一杯茶,心神便会不定。但此刻细细想来,却发觉好像不知茶味已久矣!
那是因为我的这一杯茶,常常是在忙乱的工作间隙里喝下的;常常是在无聊、发闷的时候喝下的;常常是在阅读、等人的时候喝下的;常常是在与别人闲谈,甚至论辩的时候喝下的;这么多年就这样如此漫不经心地喝下了一杯又一杯的茶,可就是好久都没有只为了喝手中的这一杯茶而好好地、专注地、安静地坐上一会了。
生命也在向外不停追索的进程中跌跌撞撞,如同树林间游荡的猿猴一般,时时处处攀捉枝条,取放、得舍没有了时,却忘了去欣赏生命中本然的从容风光;总是在匆忙地赶路,以为有个目的地可以抵达,而不知生命的目的地就在每个因缘生灭的当下。
啊!何处是归程呢?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国王以“日落前,凡经过的土地都属于你的领土”赏赐给他的武士,于是,这个武士开始拼命为这个赏赐奔跑,最后他却在日落前因身心耗虚过度倒地而死。
有时会想,自己是不是也在类似的戏里扮演着相同的角色呢?或者这样的事情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生过或正在发生,因为我们活着就想攫取,总想抓住点什么,想证明自己是谁,然后去扮演那个自以为是的“我”,却恰恰忽略忘记了那个最本真的“我”是谁。其实生命原本单纯,幸福常常就是简单知足地过日子。
所以不必迷恋灯红酒绿,渴慕虚荣;不必驰骋梦想,艳羡他人的生活;也不必人为地制造不公,以生活质量的差别来显示一种别样的高贵、展览那份成功者的自豪。因为在欲望的支配下去追求安乐幸福的生活无异于缘木求鱼。欲望就像一张巨大的嘴巴,把本应属于人类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安闲、静谧、悠然、惬意毫不客气的统统吞噬,只留给我们忙碌、烦躁、郁闷与不安。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一声清啸,难道还不足以使我们警醒吗?!
坐下来,好好喝杯茶吧!一杯由生命的枝叶冲泡的茶。在这茶中,我们将会品尝出苦涩中蕴含的甘美;并领悟出混乱生起的地方,也就是宁静生起的地方。